当前位置: 铸造工艺 >> 铸造工艺优势 >> 殷墟出土的一件青铜器
散氏盘是殷墟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因铸造时描绘的神话传说“伏羲治水”而闻名于世。散氏盘通身琢刻精美,外沿环绕着许多小孔,内部则铸有96条蛇纹,造型生动细致,是中国古代铜器中的珍品。
散氏盘的直径为55.1厘米,内径22.9厘米,高7.8厘米,重34.5千克。它的制作工艺精湛,铸造方面使用了“准备式”固体铸造方法,整体外形呈圆形,中央高凸。铸造方法高超,容易发现散氏盘被重复浇铸了多次,最早的一次可以追溯到殷商早期,最晚的一次是在周代早期晚期。散氏盘除了在艺术上堪称掌中宝之外,更为人们阐释古老历史的背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是中国考古中的极为重要的文物之一。
散氏盘的重要性在于其神话涵义和历史价值。由于其描绘的神话传说“伏羲治水”的有力证据,散氏盘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研究重要的历史参照,它充满了许多神秘而深入人心的历史事件和故事。散氏盘属于商代晚期,是我国商代铸造工艺的重要代表。通过对散氏盘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到商代青铜技艺的发展和商代文化的内涵。
散氏盘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祭祀仪器,它往往作为一种礼仪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氏盘的使用具有诸多象征意义,例如它的多孔圆边象征着未知的东西,铸有蛇纹的盤底象征着大地,中央的突起则象征着太阳,它使人类与神灵的交流变得更为神圣庄严。散氏盘的用途也表明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和一些社会的生活尤其是宗教和祭祀文化表现。
在商周之际,散氏盘赋予的象征意义不断提高,也更加具有历史意义。不仅彰显出华夏古文明的璀璨,还展示了古代中华人民创造力和文化魅力。因此,散氏盘不仅是重新续写了中国古代文明史的瑰丽篇章,也是推动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