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铸造工艺 >> 铸造工艺优势 >> F35发动机真的那么强吗为了世界最大推力
如果说F35的发动机F-PW-,是当今世界最强的小涵道比军用涡扇发动机,没人有意见吧?它的最大后燃推力超过20吨,最大推重比达到11.47,让身材臃肿的F35在俯冲阶段也能具备非典型超音速巡航能力。有意思的是,F的原型,就是F22的F-PW-涡扇发动机。
F-PW-发动机
F-PW-发动机
没错,F-PW-的地面试验机,直接采用了F-PW-的第一级风扇作为提升风扇,量产型的单环形扩压器/燃烧室也源于F、采用新型翼型涂层冷却单级联结构的高压涡轮,同样来自F。用一句话概述,F-就是在F-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级低压动力涡轮而来的。
F35总装线上的F-PW-
但是,F的最大后燃推力不足16吨,师出同门的F为何可以超过20吨呢?一方面,的确是因为F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比如它的每级风扇都包括一个单片式整体叶片转子,由实心钛合金盘体和钛叶片焊接而成,与F的每级风扇相比具有更高的质量流量和压缩比。
F-PW-剖视图
另外,F的高压涡轮采用新型翼型涂层冷却的单级联结构,这种铸造工艺可以使转子叶片表面产生很多内部小孔,加强冷却效果,冷却流量相比F增加了一倍。而涡轮的冷却流量,与发动机单位推力、热效率以及耗油率息息相关。
红色部分为F-PW-
同一角度的F-PW-
不过,F推力提升更主要的原因,是在F的基础上扩大了外涵道风扇的直径,从.3厘米增加到厘米。要知道,F的发动机直径,本来就比EJ、M88-2要粗很多,如此以来,F的涵道比达到0.57,差不多是F涵道比0.3的一倍。
F之粗让鱼鹰都差点装不下了
而增加发动机的涵道比,的确是提升推力最便捷的方式,但同时带来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发动机直接变粗,进气道直径和迎风阻力也会变大,如此以来,飞机的高空高速性能就会严重下降。这个问题,在三代机身上还不突出,可一旦放在追求超音速巡航的五代机身上,就非常严重了。
所以F35只有勉强的非典型超音速巡航能力
正因为如此,F35在装备世界最强的小涵道比军用涡扇发动机之后,却只能进行一些非典型的超音速巡航,要想真正实现超音速巡航,还要等待第六代的变循环发动机服役。同时,F发动机变粗带来的另一个恶果就是,除了F35之外,尚没有另一种美制战机能够安装这种发动机,成了F35的“御用品”,从经济角度来说,是非常不划算的
F目前还没装备其他战机
不过,要说最粗的小涵道比军用涡扇发动机,还真不是F-PW-,而是俄罗斯的AL-41F1,它的直径达到厘米,而长度只有厘米,短于F-PW-的厘米,真可谓是又粗又短,这样的发动机,估计连F35都装不了,也就此采用发动机短舱吊挂式设计的苏27家族和“拍扁的苏27”们能够用得上吧。
AL-41F1更粗了
有意思的是,虽然AL-41F1和F、F号称全程唯三的推重比超过10的涡扇发动机,据说达到了10.5到11,但它是以牺牲零件寿命为代价的,据说运行寿命只有个小时左右,而F-PW-的寿命是小时,多一倍。
这么一比较,还是F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