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

中国古代货币中的第一都是谁

发布时间:2023/5/11 17:25:50   

中国的货币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货币文化。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明代,白银成了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您知道货币中的第一都是谁吗?

1、世界上最早的货币:贝币

在远古时期,由于物质极其匮乏,偶然的交换活动也只是以物易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需求不断扩大,以物易物交换的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人们急需寻找交换的中介物。

早在漫长的石器时代,贝就成为原始居民喜爱的一种装饰品,由于它大小适中,便于携带,便于计数等特点,成为交换的媒介。天然贝逐渐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贝币

原始贝币产生于距今三千年前的商代,是钱币的始祖,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河南殷墟妇好墓就出土海贝多枚。

“贝”作为历史货币,不仅为中国的古代经济立了大功,而且还对中国文化、风俗,具有深刻的影响。

从中国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与钱币发生关系的事物或行为,都有“贝”字旁,如货、贡、贾、贿、财、贪等,“贝币”虽小,却集经济、历史、文化等多重含义于一身。

2、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铜贝

商代晚期,出现了铜质货币,仿海贝的形式,年代约为公元前14至前11世纪。铜贝堪称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其中有一种表面包金的铜币,是作为大额货币使用的。

铜贝的计量单位是“朋”,“朋”的古字本义,是指一串或两串相连的“贝”,后来逐渐演化成计量单位。一般多认为,两串五个的贝,或两串十个的贝,为“一朋”。

蚁鼻钱

作为铜贝发展的高级形式,蚁鼻钱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流通使用的铜贝,是一种面部有字、形状似海贝的货币。楚国铜贝别称甚多,如鬼脸钱、蚁鼻钱、蚆壳、骷髅牌、瓜子金、拉拉子等,均指小钱之意。其面文有10种,有普通贝、鎏金贝、空壳贝、合背贝等。楚贝最轻者0.37克,重者6.20克,多数2.5克-3.5克。

除楚国铜贝以外,春秋战国时北方地区的金属贝,还有“金贝”、“银贝”,“鎏金铜贝”等。

“仿铜贝”的出现,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一件重大的事情,把我国货币发展历程大大地推向前进,并以其大小、重量、价值比较统一,而且能够大量地就地铸造等,其它“货贝”和“仿贝”,无法相比的优势,进入了流通领域。

3、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楚国郢(yǐng)爰(yuán)

郢(yǐng)爰(yuán)又叫印子金,或者称金钣、龟币。有人认为,“爰(yuán)”是楚国的重量单位,一爰(yuán)即楚制一斤,约克。从出土实物来看,整版的“郢(yǐng)爰(yuán)”,每件约重至克,正面都刻有排列整齐的“郢(yǐng)爰(yuán)”印记。

当时黄金的流通限于上层社会,而且只在特定场合才使用,诸如国际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郢(yǐng)爰(yuán)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距今已有约0年的历史。其含金量在90%以上,质量上好的可达到99%。

楚国郢(yǐng)爰(yuán)

年,在中国河南省扶沟古城村,出土金币块,总重量.3克。年,在安徽省寿县花园村,出土爰(yuán)金十八整版和一小块,重.25克。年,在湖北江陵郢(yǐng)城,也曾出土一块郢(yǐng)爰(yuán),重17.5克。

郢(yǐng)爰(yuán)是一种称量货币,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版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再行交换。因而出土的郢(yǐng)爰(yuán),大都是零星碎块,大小轻重相差悬殊,并且能看出明显的切割痕迹。

4、中国最早的统一货币:秦半两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自为政,自己铸行货币,齐有法化刀,楚有郢(yǐng)爰(yuán)和蚁鼻钱,燕有明刀,韩有方足布,赵有尖足布,魏有桥足布,秦有圜钱等等。钱币形状各异,轻重不一,给当时的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年),下令废除原各国的旧币,以秦币为基础推行新的货币制度。

这种新的货币就是半两钱,形制仿玉璧纺轮的圜钱形制——方孔圆形,面文“半两”二字,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秦半两逐渐成为中国制钱的规定模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

秦始皇不仅明确规定了货币的质、量、形、用,而且集中了钱币的铸造权,严禁私人铸钱。实际上,秦半两在铸造技术方面,并没有超过先秦各国的铜铸币,它的流通信誉是国家的法律来维护的。

秦半两

“半两”钱的造型具有很大的政治色彩,它是秦代“天命皇权”的象征。秦代的统治者认为,外圆象征天命,内方代表皇权,把钱做成外圆内方的形状,象征君临天下,皇权至上,“秦半两”流通到何处,皇权威仪就散布到何方。

“半两”钱上的数字,体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秦“半两”重十二铢,秦代二十四铢为一两,直径十二分(2.4厘米),穿孔的边长各为六分(1.2厘米)。这些数字都是六或六的倍数,“六”是阴阳五行中水的记数,如此众多的“六”出现在钱币上,是一种思想含义的体现。

除此之外,从材料利用和制作工艺来看,“半两”钱的造型,比其他任何形状都节省铸材,是一种最优化的选择,而且中间的方孔便于固定锉修。

5、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五铢钱

五铢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制通货,钱上有“五铢”两个篆字。元鼎四年(前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负责铸钱。面文“五铢”二字的铜钱,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年),重如其文,被称为五铢钱。

五铢钱

那么,为什么说五铢钱是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在五铢钱出现之前,中国使用的货帀是半两。五铢钱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之后的东汉、蜀汉、魏、晋、南齐、梁、陈、北魏和隋,等等,都铸造了五铢钱。不过,在这期间,五铢钱的重量不一定是五铢,它的重量、形状都有改变。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年),废五铢钱,开始铸造开元通宝钱。不过,五铢钱废止后并没有停止流通,民间仍然有人使用。所以,五铢钱就成为比通宝钱流通更长的货币。

五铢钱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它是流通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数量最多的货币。

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朝时,成都出现了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服务。存款人把现金交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是交子。

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凭证。

交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的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

后来交子铺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成为了真正的纸币。

从商业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货币,交子在短短数十年间,就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具备了现代纸币的各种基本要素,将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欧洲,远远抛在后面。

纸币的产生是经济发达的象征,在南宋年的历史中,使用纸币的时间长达多年,共发行交子近14亿贯。如果按照南宋当时1两黄金,兑换35贯铜钱的换算方法,相当于发行了多吨黄金,纸币的重要用途由此可见。

近期热文:

中国青铜时代的特征是什么?

为什么只有“青铜时代”,没有“红铜时代”?

这些珍贵青铜器,都藏在贵州省博物馆

青铜时代的乐器——铜钲(zhēng)

中国古代书画装裱的形式都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7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