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阶段施工图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二、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
(1)砌筑前认真熟悉图纸,核实门窗洞口位置及尺寸,确定窗台、过梁标高,熟悉设计图纸及规范中相关的材料、构造等各项要求。
(2)准备好施工需用的测量设备,并确保其在检验有效期内且各项使用功能正常。
(3)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向劳务带班管理人员及劳务队作业人员针对本工程实际特点进行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工作,使每个操作人员在施工前能够清楚施工方法、技术要点、质量标准、安全要求等,以及清楚施工薄弱环节应加强处理的部位。
(4)组织施工员提前放出楼层标高线、后砌墙位置线、门洞口线、植筋位置线、构造柱位置线,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预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2、材料准备
(1)本工程砌筑工程中除注明外所用的混凝土均采用C20细石混凝土。
(2)砌体材料
本工程砌体材料采用以下两种:页岩多孔砖、页岩实心砖。
以上砌体材料分类批量进入现场,提供出厂合格证、厂家资质、产品性能检测报告等、材料外观、质量、尺寸、规格的物理性能符合《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要求,产品经监理及质检部门认可后进行现场抽样复试。
(3)砌筑砂浆
本工程±0.以下采用M7.5水泥砂浆,±0.以上M5.0混合砂浆。
3、机具准备
(1)垂直运输机械:采用人货电梯进行垂直运输。
(2)其他:手推车、手持电钻、钢卷尺、灰铲、线绳、靠尺、灰桶、线坠、托线板、瓦刀、小锤、小水桶、线锤、水平尺、砂浆吊斗、皮数杆、工具袋、定做工具式操作架等。
三、工艺流程基层处理→弹线→植筋→摆样→立皮数杆→挂准线→砌筑→构造柱浇筑→塞缝收尾。
四、施工要点1、坚持样板引路制度,施工前要先做样板,经项目部验收合格,然后再大面积施工。
2、认真做好隐蔽验收工作,特别是构造柱、墙拉筋等钢筋必需通过隐蔽验收(未经隐蔽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做好两个交底,即:项目技术组对班组长的交底和班组长对作业人员的交底。
4、在砌筑前应该提前24小时对砌块浇水湿润,使含水率达到要求,现场以水浸入砌体1-2cm为宜,严禁在砌筑后向墙体冲水。
5、砌体表面必须要保持整洁,其表面的污物、泥土等要清除干净。
6、砌筑前按墙段实际尺寸进行排列摆砌,不足整砖的可以锯截成需要尺寸,不得刀劈斧砍,锯后的砌体形状要规则,不得小于砌体长度的1/3。
7、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用铁锨或铁抹子等工具人工再次拌合,但不得加水。砂浆随拌随用,拌制好的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使用完毕,水泥砂浆应在3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
8、每皮砌体砌筑时,应注意校正水平、垂直位置,并做到上下皮砌体错缝搭接、表面平整、水平灰缝平直。上下搭接长度不宜小于被搭接砌体长度的1/3。
9、砌上墙的砌体不应任意移动或撞击,不得用敲打的方法来校正墙面,如有不平整,应用钢齿磨砂板磨平,使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对于有很大偏差值的墙体,应拆除重新进行铺浆砌筑。
10、在砌筑过程中,应采用“原浆随砌随收缝法”,先勾水平缝,后勾竖直缝。灰缝与砌块面要平整、密实,不得出现丢缝、瞎缝、开裂和粘结不牢等现象。
11、砌筑墙体上不得水平开凿,砌筑墙体上开凿应该在墙体砌筑7天后进行,不得随砌随凿影响墙体稳定性。
五、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标准1、实心砖、多孔砖的技术性能、强度、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要有出厂合格证,规定试验项目必须符合标准。
2、砌筑砂浆配合比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砌体构件的混凝土、钢筋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砌体的外观质量和尺寸应满足要求。
5、拉结筋、构造柱、二次结构混凝土构件符合设计要求。
6、填充墙砌体尺寸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7、填充墙砌体尺寸、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