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

关于实型铸造的一些思考

发布时间:2024/8/20 13:20:51   

前段时间发了一篇原创文章,谈了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及相关思考。因为涉及行业机密和几篇尚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未能详细阐述,只大概谈了一下,没想到居然还引起了共鸣。有多位朋友都发来私信讨论了一些问题。可见在实际生产中存在问题的不只一家两家。很多的东西都是共性问题。只是大家都没有深入了解并思考。尤其汽车模实型铸造这个行业,说简单其实也简单,但是想做好也不容易。套用某老板的话,“消失模嘛,很简单,是个人就会干,我家的狗都干得比你们好”,呵呵二字不多说!

总结了一下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大型高合金球墨铸铁件无法稳定生产。如GGG70L材质的整体侧围拉延模,目前没有几家能很稳定的生产。

主要缺陷是碳渣,夹渣,缩孔等

2.合金铸铁组织不均匀,表面淬火后出现硬度低或者开裂等情况

3.普通灰铸铁石墨形态不佳,性能不合格。

4.粘砂严重,后续清理困难,氧熔棒等耗材消耗大。

5.渣孔缺陷多,涂料片,冲砂等缺陷多,后期加工困难,补焊多。

6.工艺技术人员不具备全流程的基础理论和管理理念。很多从传统铸造转型过来的人继续沿用传统铸造的工艺手段并没有起到较好的作用。基础理论研究不清晰,再加上实型铸造的工艺宽容度高,掩盖了许多的东西,产生了许多似是而非的错误观点。

7.人员流动频繁造成工艺一致性无法保障,产品质量出现波动。

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只是去病如抽丝,非一朝一夕之功。

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可以和院校合作进行。也可以与业内其他厂家合作共同搞一些实用性强的工艺试验。

流程管理方面,必要贯彻全流程管理理念,细化管理,优化流程。

最主要还是两心,责任心和细心。技术的进步降低了铸造行业的门槛,同时也提高了铸造人的门槛。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来干,这个行业对人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消失模铸造生产管理涉及的环节众多,影响因素繁多琐碎,很考验人的耐心和细致。

小编也将继续整理之前的工作笔记,提炼有价值的文章。从实际生产中的点滴入手,抽丝剥茧般揭示基础原理,提供新的工艺思路。有价值的将整理以后以论文方式公开发表,尚属猜想推论阶段也将开诚布公与大家分享讨论。

这个行业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而且这些东西如果全部公开的话,这个行业就没有什么秘密了,这个肯定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的事。我把时间限度放宽一点,可能要十年八年,就一点一点弄。

目前在整理中的资料:

1刃口式内浇口与圆管式内浇口的对比。

2空管式浇注系统跟实心泡沫浇注系统对铸件的影响。

3皱皮缺陷的分析。

4冷铁的工艺试验。

5基础工艺数据。

6合金铸铁的组织与石墨控制。

7顶注工艺。

枯燥的铸造生产实践中能琢磨的点其实非常的多,单靠书本上的那点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愿意沉下心来仔细琢磨的人也有大把,但限于大环境,每个人都敝帚自珍,不愿意分享出来。一方面,这个行业的技术差距并不大,不存在有代差的技术工艺。就如俗话所说的窗户纸,捅穿了大家都没得玩;另一方面,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太多了。后浪变前浪,前浪沙滩躺,涉及到自身利益,谁也不愿意把自己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分享。中国不缺人也不缺人才,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翻开任何一本铸造教材,里面洋洋洒洒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头头是道。但凡顶着一个专家的名头都可以对工厂指指点点。从技术层面来讲,这些缺陷问题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却是顽疾,始终无法彻底解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3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