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铸造工艺 >> 铸造工艺优势 >> 渐行渐远的土法浇铸铁手工艺澎湃在线
一口炉子、一堆河沙、几种模具,基本上就组成了一个土法制作火炉、铁锅等铁制品的摊点。只要有废铁,在两到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就会制作出你想要的铁锅、铁壶、火炉等铁制品,这种制作铁制品的方法曾在过去大行其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事这行的人越来越少,需求也越来越少。然而在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朱开沟村,由于好多农民们生活实际的需要,这种传统的土法浇铸铁锅手工艺依然很受欢迎。
陈根其使用的自己铸造的铝锅
在朱开沟村,这样的铁制品制作工艺依然存在。今年85岁的摊主陈根其来自山西省,从事这行已经60余年。跟随祖辈来到伊旗纳林陶亥镇后,他和妻子就一直靠这种祖传下来的手工艺维持生计。通过多年的努力,陈师傅在淖壕村附近开了一家铁制品店,店里的生意由妻子苏香女打理,而自己依然在自家门前场地里为慕名而来的人们制作铁制品,三个儿子都已结婚生子。如今的他们年岁已高、生活过得也算安逸,不过在陈师傅看来这种手艺也维持不了多久。
浇铸铁使用的煤炭
“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这种传统的手工艺越来越不好做了。人们宁愿买那些既好看又轻巧的不锈钢锅也不愿买我们这些既笨重又不好看的铁制品锅了。再说,像我们这种传统的制作方法已经快要失传了,就连我的3个儿子也不愿学这种技术,又累又脏不说,还不怎么挣钱。”陈师傅道出了一番朴实的话语。
陈根其铸造的火炉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磁炉、电压力锅等进入寻常百姓家,铁制品的确逐渐被不锈钢制品取代,传统的土法浇铸铁锅手工艺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过去,陈师傅在家乡每逢农闲季节来他这里制作火炉、铁锅、农具铧子的村民络绎不绝。这样既可以有经济收入也可以将散落在民间的一些废旧铁制品回收再利用,还不让这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倒铁锅的老手艺失传。只要有百姓带来足够的废旧铁盆、废铁等废旧铁制品,陈师傅就可以按照乡亲们挑出的模型,将废旧铁制品放入冶炼炉经过多度的高温烧制成铁水,然后除去杂质,经过提纯后再将铝水倒入所需的模版,便浇筑出一个和模型一样的铁锅、铁盆来。最后,将边缘部打磨、平整,一个崭新的器具就做好了。
陈根其讲述他铸造的部分产品
这种土法浇铸铁锅手工艺的最重要的步骤是第三道工序——浇模。把木制浇口从箱盖上拔下来,打开箱子取出铁模具,在成型的土锅周遭细细修理一番,合上箱盖把化好的铁水倒进箱内,冷却后就制成了一个崭新的铁锅。最后的工序是对新锅进行打磨抛光,为的是让铁锅更美观、有光泽。至于倒制铁盆、铧子、火炉一类的铁用品,则选用相应的模具如法炮制,细节上大同小异,一件铁制品的完成大约需要2个小时。
陈根其讲述他铸造的部分产品
据陈师傅介绍,如今虽然这个行业已经越来越不吃香了,但喜欢这种土法浇铸工艺制作的铁制品的人依然大有人在,因为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东西既便宜又实用。
陈根其讲述自己铸造的铁锅
“这种铁制品的成本非常低,人们只要拿些废旧的铁或平时积攒的废铁,给手工费就可以做。这种铁制品比机器制成的要好很多。首先从铁的来源来说,自己做的铁一般都会挑选干净的铁,而机器制成的铁成分比较复杂;其次,自己做的铁锅比较厚重,做饭不容易糊,而机器制成的锅一般锅底比较薄,不耐摔不说做饭又容易糊。”陈师傅很专业地说。
陈根其手摸他四十多年前铸造的锅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曾经许多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手工技艺正在悄然地退出历史的舞台。科技替代手工,现代取代过去,这是历史不可抗拒的规律,面对这些行将消失的手工艺,我们应该多保留一份敬意。
鄂尔多斯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俊平杨悦恒
原标题:《渐行渐远的土法浇铸铁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