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

积极助力18城市圈同城化,武汉地铁

发布时间:2022/10/5 13:31:18   

英雄之城,必有英雄之举。

运营里程公里,在建里程多公里。武汉正全力以赴打造世界级地铁城市。

武汉地铁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铸造出让全国同行刮目相看的铁军力量。

年开通的武汉地铁2号线,成功穿越了滚滚长江,成为中国首条穿越长江的地下轨道交通线路,创下了5个“全国第一”。如今,武汉已有多条线路从长江、汉江横穿而过,武汉人的“过江”概念,从轮渡,到大桥,再到地铁。

市民幸福感倍增的背后,是地铁人埋头奋进的坚辛。武汉地铁集团有一个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建设团体,他们目标意识强,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常年以工地为家,经常5+2,白加黑,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能够冲锋在前,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能够连续作战,是他们用意志战胜了困难,用汗血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重难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年冬春之际,受疫情影响地铁停运,但沸腾的英雄血液岂会让武汉这支“铁军”停下脚步。这支队伍再一次逆行奋进:援“两山”、抢方舱、勇下沉、守商超,为武汉打赢气吞山河的抗疫大战贡献了地铁力量。

21年的武汉地铁建设史中,量变引发质变,地铁飞速发展,不仅改变这座城市的出行,更是改变大武汉的格局,提高武汉全球城市竞争力。

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目标任务。近期,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上提出强化“9个城市就是一个城市”的意识,要把“1+8”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做实,加快推进规划同编、交通同网,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共建轨道上的城市圈。

武汉地铁集团负责人表示,作为交通强国示范城市的主力军,武汉地铁将激发主引擎的澎湃动能,突破性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履行“交通引领”的新使命,发挥交通支撑的重要作用,在加速构建武汉城市圈一体化交通网,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奉献“地铁力量”,再展“铁军风采”。

武汉地铁徐家棚站综合交通枢纽,荣获菲迪克年“工程项目特别优秀奖”。

“超级工程”打破多项世界纪录

“敢为天下先”的建设史,诠释武汉城市精神

回顾武汉地铁建设历史,武汉人民倍觉自豪——地铁21载建设历程“光环闪耀”。

0年,武汉第一条轨道交通开工建设;

4年7月,武汉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1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

年,武汉迎来地铁2号线的开通运营。

21年时间,武汉地铁从无到有、从线到网,如今建成公里,武汉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赶超伦敦地铁多年的历程。地铁建设创武汉速度。

武汉地铁的建设历史,是一部武汉地铁建设者们的奋斗史,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见证,更是武汉“敢为天下先”城市精神的有力写照。

武汉的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长江、汉江环绕汉口、武昌和汉阳,武昌白沙洲,江夏等地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岩溶条带,地下溶洞多,地质复杂程度全国罕见,堪称国内“地质博物馆”,为此,武汉被认为是建设地铁最困难的城市,曾被外国专家预言“武汉不能建地铁”。

在没有现成经验的情况下,武汉地铁人与独特的自然地理和复杂的施工条件作艰苦的斗争,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秉承着高质量建设地铁工程的建设理念,和“敢为天下先”的英雄气魄,在这个城市里,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年底,武汉地铁2号线开通试运营。这条国内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隧道,攻克多项施工技术难点,直接创下5个“全国第一”:国内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隧道;国内盾构独头掘进最长的区间隧道;国内埋深最大的地铁隧道,最深处达46米;国内水压最高的地铁隧道,达5.5bar;国内首条在江底修建带泵房联络通道的隧道。

年开通的武汉地铁7号线,是武汉地铁建设里程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7号线一期工程三阳路长江隧道,是世界上首座公路与轨道交通合建的盾构法隧道。工程的设计建设故事入选中央电视台《超级工程》纪录片,纪录片导演们表示,“超级工程”之中的超级交通网,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让中国和世界融为一体。

今年底即将建成的5号线,是武汉首条实现全自动驾驶的线路。5号线所采用的国际最高标准自动化等级(GOA4)的全自动运行系统和最先进的全自动驾驶技术,均为国内自主研发设计。点缀了线路色“首义红”的“武汉造”列车,具有全自动、列车自动、限制人工驾驶等7种驾驶模式。

武汉地铁安装技术也在业内遥遥领先。

武汉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成为国内也是世界上首次实现LTE-M承载CBTC业务完整应用的轨道交通线路,开启了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LTE新时代,基于各类新技术创新,该工程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百余项。

从年到年,武汉地铁开通的诸多地铁新线,每一条线几乎都有着几项技术专利和技术奖项,甚至是行业纪录,彰显着武汉地铁建设的创新引领和艰苦卓绝。

武汉地铁的“高颜值”正在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如1号线地铁蓝,2号线梅花红,3号线归元金,4号线芳草绿,6号线鹦鹉绿,还有年底即将上线的5号线首义红、16号线芙蓉红,契合线路色,按照“一线一景”的原则,精心设计每条线设计主题,仿若一座座地下艺术殿堂。

“微笑服务”、地铁文明志愿服务让人安心暖心

地铁里的温暖,是武汉人最善意的表达

大武汉地铁通车里程达到了公里,每日余万人穿行于这座“地下之城”,那一抹制服的玫红色,是数百万乘客的“守护色”。——他们引导乘客出行,他们倾听市民的咨询,他们帮扶出行不便的盲人,接过打工者的行囊,他们是这座城市里的一道特别风景,充满善意,让人安心。

这是武汉地铁多年来持续深化“微笑服务”的成果,突出以员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营造出顺人心、暖人心、稳人心、聚人心的良好氛围;通过“日行一善·发现最暖地铁人”、“让爱升温·传递地铁正能量”等一系列子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职工从点滴善举做起,营造小善大爱的文明出行环境。

全国劳动模范姚婕,是轨道交通2号线汉口火车站中心站长,自参加工作17年来,扎根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一线,带领车站人员帮扶乘客数10万人次,拾获并归还物品价值达到百万元,始终保持零投诉、零事故。她结合“微笑服务”品牌自创出一套“点心工作法”(即笑容多一点,真心;专业精一点,诚心;行动快一点,热心;说话轻一点,爱心)在全线网推广,满足市民美好出行需求。年3月,武汉地铁“微笑服务”获评中国运输领袖品牌。

除了玫红色带来的温暖,红马甲的热情也是武汉地铁的标配。秉承“奉献爱心、传播文明”服务宗旨的武汉地铁姚婕志愿服务总队和武汉地铁文明志愿者服务总队,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做到角色互补、内外结合,全心服务过往乘客。9年来,4.1万名地铁志愿者在轨道交通线网累计开展了50万小时的志愿服务,以“文明伴你行”“文明地铁爱心伴乘”为代表的品牌项目先后两次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

安全运营是武汉地铁对城市最基本的承诺。“安全准点”是地铁运营的头等大事。自4年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试运营以来,武汉地铁至今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件。在安全运营背后,涌现出一批批地铁幕后英雄。“保电大师”孙宏杰是武汉地铁首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地铁人,现任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机电中心供电二车间高压电工主任技师。他坚守供电维修一线16年,从零开始探索建立了全国首个适用于下接触轨供电方式的供电维保体系。年,孙宏杰(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开展了20余项创新项目研究,其中3项已成功获得国家专利。

年3月28日,受疫情影响暂时停运65天的地铁部分线路恢复运营,武汉地铁通过强化客流管控,精准释放运力,一年时间里共调整运行图13次,实现了运力与客流的精准匹配。目前,武汉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由年的恢复运营初期不足20万乘次,恢复到目前日均万乘次,达到疫前水平九成以上,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超过一半。每天忙碌的地铁线,正装载着武汉人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驶向他们向往的新希望。

围绕“地铁生活+”多元化布局

创新地铁经营,引领城市生活新方式

乘坐武汉地铁,不用出地铁站,即可逛生鲜超市、便利店、吃早餐、上培训课程;住在地铁沿线的住宅项目里,家门口能乘坐地铁,还能够逛优质超市,生活快捷又便利。

武汉地铁潜移默化改变市民出行方式,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引领城市生活新方式。

今年初,武汉地铁2号线常青花园站上盖物业迎来汇和城盒马鲜生常青店,让不少地铁族大呼方便,从常青花园站出闸,不出大楼即可逛盒马;此前,地铁时代·常青城小区的配套商业,壹站城第一家入驻商家永旺超市开业,这也是全国首家瞄准社区消费的“小旺”店,服务于周边3公里半径范围内近5万家庭,丰富了片区的商业形态,为社区提供完善的配套。

据武汉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坚持“城市空间发展引领者”“地铁生活方式打造者”“区域轨交产业驱动者”发展定位,坚持“地铁+物业”“地铁+产业”发展路径,聚焦引领城市绿色出行、提供绿色生活方式,深入推进建设、运营、经营“三驾马车”发展战略。该集团对整个经营业务板块进行机构改革、优化调整,打造了全市域地上、地下多维度立体的经营网络。

武汉地铁将联合国内外知名策划、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企业,实施一体化综合开发。将继续推动蔡甸国际健康营养地铁小镇建设,陆续启动江夏、新洲等地铁小镇建设;全面开展轨道交通丹水池、板桥、张家湾等车辆段,以及各线路站点周边土地的复合利用工作,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区域城市功能,建成多个具有鲜明武汉地铁特征的TOD项目,创建具有武汉地铁特色的经营标杆品牌。

组建轨道交通产业创新联盟

开启市域铁路时代,勇担交通支撑新使命

当前,武汉正在推动做实“1+8”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加快推进交通同网,构建轨道交通为骨干的1小时通勤圈。

年新年伊始,武汉地铁11号线三期葛店段开通,该线路为武汉地铁向市外延伸建设的首条地铁线,标志着武汉地铁跨越式开启都市圈的“市域线路时代”。

武汉地铁集团负责人表示,在协调有关部门加快推进第四期建设规划调整的基础上,武汉地铁集团将协助相关部门科学编制第五期建设规划和市域线路方案,超前开展前期工作。

该集团将紧紧围绕“十四五”的宏伟目标,借鉴国内先进区域的建设模式,充分发挥“一主引领”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与国铁、城铁的联系,积极推进武汉“1+8”城市圈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便捷换乘。

今年春分时节,武汉轨道交通产业迎来重大利好——位于黄陂区的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迎来项目集中开工。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项目签约开工必将对武汉建设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近年来,武汉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提速,已累计完成投资超过0亿元,带动武汉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加速完善。

围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国家战略,我市积极谋划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建设,以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为保障产业基地的快速发展,助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武汉地铁集团聚集本地40余家行业优质企业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构建行业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突破创新的优质平台,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度融入国内轨道交通产业大循环。

经过前期的招商引资,目前已有中车长客等41家享誉国际的知名企业看好武汉轨道交通这个发展平台入驻产业基地。还有18家意向企业正积极商洽中。

策划:武汉地铁集团长江日报轨道建设传播中心

撰文:刘丹丹孙巍曾斯苏诚供图:武汉地铁集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0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