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铸造工艺 >> 铸造工艺市场 >> 空天利剑从这里诞生,他们拼了命也要把导弹
永定路位于北京西郊,全长不到4公里,因东北方向是永定河而得名。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人心中,这条路与浩瀚空天紧密相连。年10月, 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仅仅一年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在永定路应运而生,而这也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的前身。从那一天起,永定路便与“二院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是祖国利剑诞生的摇篮,这里是铸造空天神盾的沃土。从年到年,一代代“二院人”肩负国家民族的重托,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谱写出祖国空天防御事业的壮丽篇章。国之勇在于剑,国之强在于盾。多年来,“二院人”率先完成我国多型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工作,树起了我国地空导弹研制史上一个个重要里程碑。追随真心,无问西东。经过数次的修缮,你可能早已无法在永定路上寻觅那段峥嵘岁月的痕迹,但航天人强军报国的精神情怀一直在“二院人”心中传承。为了铸造大国利剑,他们一路风雨,一路砥砺前行。
“拼了命也要把导弹送上天”
防空导弹亮相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图
耄耋之年的钟山院士一有空,便会在二院门前的永定路上走一走。
“当年,我们就是从这条路走进二院,开启了导弹研制人生。”上世纪50年代末,作为“哈军工”优等生的钟山,和从全国选调来的青年学子一道进入二院,投身我国导弹研发事业。由于使命责任重大,钟老那代人倍感自豪。
“自从他们来了,这些办公楼经常通宵都是灯火通明。”一位在永定路上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回忆,虽然当时不知道这些人到底在干什么,但心里明白:“这是在干大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防空力量薄弱。尽快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防空利剑,成为当务之急。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摆在“二院人”案头上的这张“白纸”,需要他们用青春、智慧和热血描绘。
当时工作条件极其艰苦,不少设备都要自主设计,甚至装备的尺寸都要手绘。“大伙都憋着一股气,拼了命也要把导弹送上天。”为了争分夺秒地赶进度,很多科研人员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往往是累倒了爬起来再接着干。
随着一枚枚导弹升空,我国实现了自主研发导弹“零”的突破,空天防御力量明显增强,但这与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尚有一段距离。随后,二院受领新一代空天防御导弹系统的研发任务。
参加智慧城市博览会
对整个研发团队来说,他们既要攻克研制技术难关,还要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只要敢尝试,就没有过不去的‘坎’。”钟老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不仅成功破解难题,而且形成一系列可行性的经验做法。
破局成长,逆境飞扬。一代代“二院人”不断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创造了一大批国际 的空天防御技术。如今,由他们研发生产的多型防空武器系统,不仅列装部队,而且远销海外,获得用户的一致好评。
“没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打造航天人的‘金字招牌’”
二院技能大师工作室
每天一早,王保森都会走到车间的一台老旧小车床旁,将一块废料安上,一手比对刻度调整参数,一手操纵摇把。只见废料打着转儿从原材上落下来,不一会儿,一个似螺丝钉的物件“脱壳”而出。
这看似简单的操作,却凝聚着王保森四十年如一日的付出。
“导弹的零部件需要大量的车削加工,如果工艺‘差之毫厘’,那结果必将‘谬以千里’,必须保持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虽然已是航天科工集团首席技师,但王保森做事态度一贯严谨细心。
上世纪80年代,王保森退伍后,抱着航天报国的愿望投身航天事业。当他准备施展能力与才华时,等待他的却是一份普通的磨刀工作。
当时王保森认为这份工作太没技术含量,然而在一次次实践中,他发现这项工作并不容易,一定程度上决定导弹的装配质量和发射的成败。从那之后,王保森开始潜心苦练这手绝活。
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坚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让王保森找到了成功的秘诀。
二院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大国工匠
某型号导弹发射车起竖油缸凹凸球之间的精密要求很高,而当时的机床加工精度有限,团队试了几次都无法克服误差缺陷。为此,王保森专门改进了数控车床的程序编制,摸索出一套专用的刀具修磨技术,最终达到了凹凸球尺寸和精度的双重“苛刻”要求。经测量,他加工的成品精度甚至高于设计精度。
“没有工匠精神,就不可能打造航天人的‘金字招牌’。”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二院有很多大国工匠,更有不少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他们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也是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的加速器。
“马景来工作室”是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马景来命名的班组。这个班组人数虽然只占全车间总人数的1/10,但每年完成的任务量却占车间总量的20%,其中全国技术能手、首席技师、特级技师,比比皆是。
“没有师父的倾心传授,就没有今天的我。”航天科工集团高级技师曹彦生,被誉为导弹翅膀的“雕刻师”。在他眼中,是师父马景来为它插上腾飞的翅膀。
铝 薄壁舱体加工是马景来的绝活,他加工的精度达到一丝,也就是0.01毫米。马景来一边毫无保留地把拿手绝活传授给徒弟们,一边鼓励大家共享经验和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很多老同志收藏多年的刀具、新职工编制出的优化程序都会相互分享。
名师出高徒。良好的环境加上自身的刻苦学习,让徒弟曹彦生一鸣惊人:25岁时斩获全国技能大赛数控铣工组亚军,26岁便带出了全国数控技能竞赛 常晓飞,成为“金牌教练”。之后,出师的常晓飞在班组文化的熏陶下,又带出了2名 ……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二院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并以“核心人才工程”和“全员素质工程”为重点,为各类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真正让人才走进来、留下来。现如今,一大批在行业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领军人才正成长壮大。
“没有人才,防空利剑就是一把钝刀”
二院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大国工匠马景来
去年,二院建院60周年,有一批特殊客人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装备使用一线的部队官兵。
此次前来,他们除了“贺寿”,还有一个目的:拜师。
“没有人才,防空利剑就是一把钝刀。”某导弹列装之初,很多部队意识到,装备靠配发,人才靠培养。因为缺少专家指导,很多列装的装备难以发挥出 水平,成为困扰战斗力生成的难题。
“没想到二院的院士、专家能主动走近我们。”时任某防空旅的领导谈起这段经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为了让官兵尽快“上手”操作装备,以钟山院士为代表的专家队伍经常来到部队“传经送宝”。
一次在野外为某部官兵讲解装备使用技巧时,专家组不仅让官兵们很快进入角色,而且还结合部队实际,帮助他们建成了一套数字化野战情报系统。在后来的首次实弹演习中,该部发射的导弹全部命中目标。
“部队官兵是装备的用户,他们最有发言权。”有一年,部队官兵主动找到钟老,一口气提出了1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装备的发展、改进、安全和性能。那一刻,钟山院士欣慰不已:原本是专家和技术人员考虑的事,没想到被官兵们研究得如此透彻。这也更加鼓舞“二院人”继续为部队官兵“深度服务”。
某部导弹主操作手小刘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能拜院士为师。那年,小刘所在部队列装某型导弹不久,就迎来了二院专家的现场技术指导。因为怕再遇到问题无法解决,在钟老离开之际,小刘提出了“拜师”的意愿。钟老和专家们一听,欣然接受。在一次实弹射击中,某发射车出现故障,不停地报警。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小刘立即联系上了钟老。在一番指点后,问题迎刃而解,实弹射击顺利进行。
无独有偶。在一次试验间隙,二院某科研团队走进驻地部队调研,一名战士提出,“怎样才能让救护车不‘怕’海拔高”的疑问,引发他们的思考。
回来后,该科研团队做了大量论证后,将民用医疗技术与航天技术相结合,通过空气增压方式,使其研发的增压方舱式医疗救护车,不仅可以在高海拔地区构建车内中低海拔的环境,而且还实现了在高海拔地区对危重病人的紧急救护和快速运送。
相关阅读:点评军工圈里的人和事
王新明、金文莉、占传远
一把标尺的科技含量
今年世界杯赛场上,视频助理裁判(VAR)给球迷留下深刻印象。在另外一个赛场“国际军事比赛-”上,国产VAR亮相“裁判席”,成为一大亮点。
作为裁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产VAR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研制的一款防空兵对空观测系统,主要用于防空兵防空武器射击效果评估。这款系统拥有高灵敏度红外成像、多站交汇空间定位、定位定向测姿等诸多功能,好比足球场上的视频助理裁判,公平公正地记录进球得分、减少错判漏判。
除了最终比分,赛事裁判的公正与否,往往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在这场军事比赛中,射击脱靶量是判定得分多少的重要指标。因此,对数据的裁判就成了关键,稍有偏差就会引起误判。对空观测系统融入不少高科技元素,它像一把“标尺”,为比赛提供 测量与评判,做到“一碗水端得平”。
国产VAR采用高灵敏度中波制冷红外热像仪和高分辨可见光相机,利用多项技术观测并计算出比赛的各项数据,最终成为裁判组打分的重要依据。不仅如此,这套系统还可以将监测的数据,通过技术处理转换视角,让选手根据发射结果及时修正误差,调整后续射击,打出更好的成绩。
赛后,国产VAR受到官兵们的一致点赞。当然,值得赞叹的不只是赛场上的 评判。我们看到,科技手段介入,让赛事评判标准越来越严,官兵们可以通过这把“标尺”,在比赛中量出差距、找到短板、改进训练,打出更高水平,进而不断提升操作技能和实战化训练水平。
一款装备的奇妙创意
在我国,米以上的高楼超过座。有人会问,消防云梯车 延伸不过米,一旦这些高层建筑失火怎么灭?
通常,我们看到消防车用水灭火,但如果把航天技术和灭火相关联会怎样?这样的奇思妙想让人感到新鲜。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常因为消防车力臂不够长。消防水枪难以到达或供水不足等原因,导致火势无法及时被控制。不过,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所研发的导弹灭火车,让这些难题迎刃而解。
和以往消防理念与方式相比,所研发的这款装备有些“不走寻常路”。这款装备由灭火弹和投弹式消防灭火车两部分组成,集成了航天发射、控制和信息处理等多种技术。该装备操作简单,到达火灾现场,只需 时间测量风速,通过激光瞄准,发射灭火导弹,完成灭火任务。
科研人员这种创新,打破了用水灭火的传统方式,让我们在感受高科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看到了创新的魅力。如果不是科研人员敢于跳出固有思维模式,用看似奇特的理念和技术解决问题,也不会有这样的技术革新。
事实上,解决问题恰恰需要一些奇思妙想,尽管不是所有的想法最终都能实现,但更多时候,奇思妙想的萌生往往能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从用水灭火到发射导弹,正是因为思维的转变,最终让工作中的“束手无策”成为“得心应手”。
大国工匠叶辉:研磨量块就是打磨人生
占传远、刘亮
人物小传:叶辉,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某军工厂计量与仪器设备管理处研磨师,长期从事我国多个型号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和计量工作,为国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航天系统对精度要求极高,量块作为一种高精度量具,其误差大小,直接影响到航天科研任务成败。
目前,机器研磨量块的精度是0.5微米,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某军工厂研磨师叶辉手工操作却能达到了0.05微米。为了练就这手绝活,叶辉用了20多年的时间。
20多年前,叶辉技校毕业后,来到航天科工集团二院某军工厂当起了学徒。拜师学艺 天,师父交给他的工作是擦好金属板、撒上一把金刚砂、拿着报废的铁块反复打磨。一开始,叶辉还抱有热情,但新鲜感过后,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
“每天都是磨废铁块,简单又枯燥。其他工种,一年就能上手,在这里研磨啥时候能出师?”几天后,叶辉便发起了牢骚。
“工匠人沉下心,才能练出绝活。急于求成,什么也干不成。”师父的话让叶辉下决心刻苦钻研。
“可以修理这批量块了。”5年学徒,叶辉终于等来了师父的认可。
手艺练成了,还没来得及施展拳脚,意外事故发生了。在一次研磨任务中,叶辉的右手被意外贯穿,3根手指筋断。医生诊断说,治疗后他也很难继续工作。这对手感要求极高的研磨匠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手废了等于‘武功尽失’,以后还怎么研磨?难道5年的努力全都白费了?”那时候,叶辉迷茫过,想过放弃,但内心又极为不舍。摆在他面前的,要么逼着自己改变,尝试恢复性训练,要么从此告别他热爱的研磨工作。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翻不过的山。相信自己,肯定行。”看着日渐消沉的徒弟,师父一直为他鼓劲打气。
“不能被现实击垮!”从此,叶辉开始了艰难的恢复性训练。一次次忍受剧痛舒展右手按压平台,一遍遍艰难地重复熟悉动作……3个月过去了,奇迹发生了,他的右手从只能勉强半开,到后来能够全开,再到恢复正常。
这段痛苦经历,让他对研磨有了更深的理解。当他再拾起量块时,材料的细微变化他都能感觉出来,留下疤痕的手仿佛成了 感应器。
通常高精度零件研磨出来后,要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但长期以来,国内缺乏生产零件检测仪器的技术,完全依赖进口。国内不少厂家曾尝试自行研制攻关,但因一个核心零件过于精密没能成功。
“这活我接了,一定把它搞出来。”叶辉受领了这项任务。
零件形状很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拿到零件后,叶辉陷入了沉思。查图纸、测零件、设计打磨方案……几经试验打磨,零件终于研制成功。经检测鉴定,产品精度远高于国外仪器。消息传来,工友们一片欢呼。
“研磨量块就是打磨人生。零件有瑕疵,犹如人生有缺陷,只有经过一遍遍打磨,才能打造精品、创造精彩。”叶辉说。
本文刊于10月26日《解放军报》10版
猜你喜欢
1万多名当年放弃祖国的“难民“将被驱逐,咱收不收?“中国人好日子过得太久了!”特朗普的这句话震醒了所有中国人俄专家:中国驱逐舰或已接到命令可采取更强硬动作!有关中美 最深入的解读料敌从宽,御敌从严!美帝能在南海搅起多大的浪?美媒:至少30名美国间谍被准确地铲除!美国在中国究竟还有多少间谍?梅新育:剑外忽传收蓟北——读党内清理教徒新规有感德国怎么了?!中国13:美国22,大国决战岂止在沙场戴旭:中国为什么不能摆脱下一场战争的劫难?关于芯片之争,这篇文章说透了金一南少将:美国竟然向一个小小的香港领事馆派驻0人!背后隐藏着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