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铸造工艺 >> 铸造工艺市场 >> 传承工匠精神弘扬五金文化永康五金工匠
-10-:25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陈慧
优秀工匠的诞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历史上永康就有“工匠善工”的优良传统,从打铁、做铜、钉秤,到做漆、木工、金银器加工……几乎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永康工匠的底蕴。
改革开放40年来,永康出现了数以万计中小企业,也为“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在政策的引领下,政府从上至下的推进,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技能型工匠源源不断地诞生。如今,作为全国首个“中国五金工匠之乡”,永康正阔步走在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新征程上。
传承工匠精神弘扬五金文化
——永康五金工匠40年筑梦记
故宫博物馆典藏的永康制造
作为永康锡雕省级传承人,盛一原从事锡雕已经30多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锡雕行业的起起落落。
年,16岁的盛一原初中毕业后,跟着舅舅学打锡手艺,经过了漫长而艰苦的学习后,他掌握了很多高难度的雕花技艺,成为打锡的一把好手。
随着时代的发展,跟许多老手艺一样,锡雕也遭受了现代化的冲击。面对窘境,盛一原在摸索中找到了新思路:将传统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盛一原以传统锡雕工艺为基础,进行了许多改良和创新,传统的锡雕需要纯手工“画样”,如今可以靠电脑制图完成。他还圆满地解决了银锡不锈钢的焊接问题,以及传统锡雕工艺锻打、雕刻等。
引入现代化设备大大提高了锡雕的工艺水平,但焊接和敲打最终还是要靠手工完成。焊接走料时,要走匀、无缝,手艺要纯熟,否则会漏水、不坚固;敲打更是硬功夫,要一圈圈、一点点地敲打,用力均匀、密集、紧凑,以形成美丽的云纹。盛一原深知,传统技艺的精粹在于手工,这些在千锤百炼中累积而成的手艺,是任何机器和科技都代替不了的。“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容不得半点偷懒的行为。”自始至终,盛一原都坚守这份“匠心”。
正是这份“匠心”,年,盛一原制作的“锡雕养生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这件银白色的“锡雕养生壶”具有很强的金属质感和独特的视觉效果,是锡雕代表性作品,令参观者过目难忘。这小小养生壶背后,浓缩了盛一原数十年如一日对“手艺”的创新与坚守。
充满永康特色的工匠精神
近年来,“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