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153154.html4月20日,苏州明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明志科技”;股票代码:“”)刊发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公司拟首次公开发行不超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77万股。本次发行初步询价日期为年4月23日,申购日期为年4月28日。招股书显示,预计年1-3月可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9万元至.65万元,较上年同期相比变动幅度为5.38%至37.74%。专注于砂型铸造领域,两大业务板块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招股书显示,明志科技专注于砂型铸造领域,以高端制芯装备和高品质铝合金铸件为两大业务,为客户提供高效智能制芯装备、铸件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公司高端制芯装备业务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中“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中的“2.1.3智能测控装备制造”;高品质铝合金铸件业务属于“3、新材料产业”中的“3.2.1.2高品质铝铸件制造”。明志科技拥有丰富的装备和铸件生产核心技术,依托自主研发能力快速响应铸造工艺革新需求,已成长为装备制造与铸件生产联动发展的综合创新型铸造企业。制芯装备是砂型铸造的核心装备,是传统铸造行业转型升级的装备基础。公司是国内无机工艺、冷芯工艺高端制芯设备的主要生产商,与云内动力、中国重汽、潍柴动力、广西玉柴、一汽铸造等知名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公司制芯装备产品已出口法国、墨西哥、塞尔维亚、土耳其等国家及地区,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公司铸件业务定位高端产品、面向国际市场,依托装备业务基础,建成自动化、智能化铸造车间,为客户提供“高难度、高品质、高精度”的铸件生产制造服务。公司运用精密组芯铸造工艺,材料应用技术、制芯及组芯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视觉识别技术、激光在线监测及信息化等技术,开发了铸件绿色自动化生产系统,构建高效智能车间,实现高品质铝合金铸件自动化生产。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铸二车间被工信部授予第一批绿色工厂称号。公司与世界主要暖通集团威能、喜德瑞、Ideal等,以及云内动力、克诺尔、西屋制动等汽车零部件或轨道交通零部件制造商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明志科技年度、年度、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4.71亿元、5.90亿元、6.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33元、0.87元、1.28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81%、4.24%、4.34%。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兼具装备“硬科技”与操作系统软件的开发能力明志科技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评为“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精密组芯铸造工艺及成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已承担国家部级科研课题3项,省级科研课题3项。公司精密组芯造型生产线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机械工业杰出产品”,MiCC集成式制芯单元获“全国铸造装备创新奖”,无机射芯机(MWD)被评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公司以研发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经多年技术积累与研发投入,在射砂控制、砂芯固化、精密组芯、制芯装备智能控制系统及低压充型等砂型铸造关键领域,公司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公司拥有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82项、实用新型专利83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公司相关技术已与铸造产业深度融合,并取得良好的市场表现。报告期内,核心技术形成的产品收入占比均在9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明志科技兼具装备“硬科技”与操作系统软件的开发能力。公司基于对装备和铸造工艺技术储备和深刻理解,以精准控制为目标自主设计开发了“智能制芯控制系统软件1.0”,并已取得软件著作权。制芯单元配套的智能制芯控制操作系统对制芯全周期、工艺全流程进行精准控制及管理,包括原砂处理、混砂、射砂、砂芯固化、开合模控制等,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生产。使公司制芯装备在制芯合格率、制芯效率、主机耗能、智能化配套等方面行业领先。紧抓国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推进实施“绿色铸造”理念的机遇明志科技本次实际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全部用于如下项目:拟投资1.01亿元用于高端铸造装备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投资2.46亿元用于轻合金零部件生产线绿色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投资.77万元用于新建研发中心项目;投资.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公司上述4个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5.08亿元。本次募集资金投资的四个项目与公司现有业务密切相关。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公司专注于砂型铸造领域,践行“做强铸造装备、做大铸件生产、做精铸造服务”的发展策略,为客户提供高效智能制芯装备、铸件产品的研发与制造。明志科技表示,在上市以后,公司将紧抓国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推进实施“绿色铸造”理念的机遇,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扩大公司业务规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公司高端制芯装备、高品质铝合金铸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不断推出新产品,优化公司业务结构,积极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实现公司可持续、快速发展。为适应未来业务快速发展需要,公司将在现有人才团队的基础上,继续引进、培养材料、自动化、信息、铸造工艺等领域的技术人才及管理人员,带动技术团队、管理团队素质和水平提高。此外,公司将根据需要与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继续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公司人才队伍持续成长。(经济导报谢东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