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铸造工艺 >> 铸造工艺发展 >> 压铸基础知识1产品出现流痕,应该如何
为了让广大压铸从业者获得更全面的知识补给,我们策划了压铸基础知识系列。针对性强、简单易学,助你打牢基础,为职场发展增添新动能!
压铸流痕通常被称为“流纹”或“流痕”,是指在压铸过程中,铝合金液态金属在模具中流动时所产生的,有明显可见的与金属基体颜色不一样的无方向性的纹路,严重时还可能和冷隔共同出现。
作为压铸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之一,流痕不仅影响了铸件的美观度,还可能对铸件在后续表面处理工艺中造成不良影响。
一、压铸流痕的成因01模具温度过低
模具温度过低可能导致金属液流动不均匀,从而产生流痕,如锌合金模温度℃,铝合金模温度℃,都易产生流痕缺陷。
02模具设计不合理
流道设计不合理或模具结构有缺陷,例如内浇道截面积过小及位置不当,致使金属流不同步充满型腔,或飞溅而留下的痕迹。
03金属液温度偏低
金属液温度偏低,从而导致金属液的流动性较差,在充填的过程中易产生流痕。
04注射速度不当
注射速度设定过快或过慢,或者金属液压力不足,都可能导致金属液流动不稳定,从而形成流痕。
05多股金属流不同步
由于多股金属液温差较大,导致金属液的凝固存在先后顺序,形成水纹,使铸件表面有流动的痕迹。
06操作不当
在压铸过程中,操作不当如脱模剂使用过多、未及时清理模具、未按照规定操作等,也会导致流痕的产生。
07模具存在故障
模具存在漏油或漏水等故障,金属液在充填的过程中有其他异物杂质等物质混入。
二、压铸流痕的解决措施01使用脱模剂
在模具表面使用薄而均匀的脱模剂,可以减少金属液与模具的黏附力,降低流痕的产生。在金属液与模具之间涂上一层脱模剂,可以减少金属液在模具表面的附着力,降低流痕的产生。
02对模具进行抛光处理
对模具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提高模具表面的粗糙度、光洁度和平滑度,减少金属液流动时的阻力,从而减少流痕的产生。
03优化模具设计
合理设计流道和模具结构,确保金属液流动顺畅。如增加溢流槽、增加浇口截面积、优化浇道位置等,使其在同一方向流动,减少流痕的产生。
04调整模具温度
适当提高模具的温度可以减少铝合金液的冷却速度,从而减少流痕的产生。同时,要确保模具温度均匀分布,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
05控制金属原料的质量
选用质量合格的金属原料,避免因原料质量不佳而影响金属液的流动和成型。
06控制铝合金液的流动速度
铝合金液的流动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流痕的产生。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压铸工艺参数,如注射速度、填充时间等,来控制铝合金液的流动速度,使之适中,以确保金属充分填充模具腔体,避免流痕的产生。
07表面处理
对于已经产生流痕的铸件,可以通过表面处理来改善其外观。例如,可以采用喷砂、抛光、涂装等方式来处理铸件表面,掩盖或减少流痕的影响。
08及时清理模具
在生产过程中及时清理模具,避免杂物和积垢影响金属液的流动,从而减少流痕的产生。
三、代表案例案例一
上图为锌合金拉链头流痕缺陷,该流痕始于内浇道,顺着金属液流动方向伸展,与周边区域存在明显界线。
该处流痕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此处金属液长期保持高温高速流动状态,而周边区域的温度、流速都较低产生。可考虑降低流痕处金属液流速,并减小不同位置的温差。
因此,可以尝试加大内浇口尺寸,使金属液充填速度更均匀,并提高金属液和模具的温度。
案例二
锅盖流痕缺陷生成是由于多股金属液温差较大,导致金属液的凝固存在先后顺序,形成水纹,使铸件表面有流动的痕迹。
经过模流分析,由于内部金属液经过顶部开孔,造成温度较低,形成流痕。
因此,应保证多股金属液温差不大,方案设计为增加多个短浇道,以减少金属的流动阻力和凝固时间,并保证多股金属液温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