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

永葆匠人心青铜器失蜡铸造工艺传承人苏

发布时间:2025/3/30 11:27:36   

“在有生之年,持续努力,为弘扬吴地文化、中华瑰宝作出贡献”是王正介的毕生追求。已经年逾古稀的王正介自青年时期与青铜器失蜡铸造工艺结缘,此后的人生里,他将满腔热血全都倾注在这门技艺上,为非遗文化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二十年探索和实践,铸造和仿古工艺了然于心

王正介,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黄桥村人。年,24岁的王正介前往上海市江桥幸福精密铸造厂学习,3年后开始从事青铜器失蜡铸造工作。

为了提升青铜器失蜡铸造工艺,王正介几度拜师学习。年夏,王正介被调入失蜡浇铸厂当技术员,先后拜上海博物馆教授黄仁生和顾友楚,上海交大艺术铸造教授颜培生、陈美怡和詹绍思为师,学习失蜡浇铸仿古青铜器的技艺。在此期间,王正介带领工友仿制中国各个朝代的古钱币,后被上海博物馆收藏,此后他开始仿制书镇、虎符等小型青铜器。

王正介在工作中持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他订阅青铜器有关杂志,购买《中国青铜器全集》,希望能够让自己的技艺更加精进。年,王正介在失蜡浇铸厂的基础上整合扩展成立吴县市有色精密铸造厂,他本人任厂长和技术顾问。年,吴县市有色精密铸造厂改名为苏州华宇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王正介任总经理、技术顾问。另外,他还加入苏州铸造协会,担任副会长,与同行们沟通、交流,学习先进的绿色铸造理念,并持续改进铸造技艺。

王正介在研究青铜器失蜡铸造工艺

精益求精打磨工艺,青铜器工艺品享誉大江南北

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王正介对古代青铜器铸造工艺和青铜器仿古工艺了然于心,尤其对明清时期的“潍县造”“西安造”“北京造”和“苏州造”的仿古工艺有深入的研究。如今,王正介铸造的仿古青铜器已驰誉大江南北,黄桥铜器已成为“相城十绝”之一,青铜器失蜡铸造工艺(市二批苏州仿古铜器制作技艺扩展项目)被列入“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作名录”,他自己也成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相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王正介铸造的很多仿古青铜器在一些重要场合得到应用。他负责铸造的“中华世纪明珠”,造型古朴坚实、形象逼真优美,工艺细致精湛,体现了“苏州造”的特色,成为青铜器中的精品、珍品。

除此之外,影响深远的作品还有安置于苏州寒山寺的“九龙五凤鼎”,陈列于上海国际贵都大酒店的“秦皇铜马车”,陈列于苏州天平大酒店的“24枚双音编钟”和“秦皇铜马车”,陈列于苏州穹窿山孙武文化园的“孙武铜像”,陈列在苏州市陆慕高级中学的“陶行知铜像”,收藏于昆山丹桂园和黑龙江森林公园的“仿古铜钟”收藏于昆山丹桂园、黑龙江森林公园、上海华亭宾馆等的“仿古铜钟”,黄桥白马寺等寺庙的“大克鼎”“大蜡扦”等。

仿古中华世纪明珠青铜器

勤耕不辍传承文化,非遗铸造工艺队伍不断扩大

40多年来,王正介始终用一颗匠心传承着非遗手艺,用一双巧手浇铸着仿古青铜器工艺品。同时,他也在尽己所能传承和推广着这项非遗工艺。

为了让青铜器失蜡浇铸工艺能够传承下去,他先后成立了相城区和苏州市“王正介精密铸造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求在铸造技能攻关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形成团队优势,实施重点攻关、重点突破,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教学培训起到指导性作用,培养更多的人才来传承铸造传统工艺。据悉,相城区如今已经培养了一批技术员和老师傅,这些人将接过非遗文化传承的接力棒,继续奋力前行。

同时,王正介还在苏州华宇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内创办苏州首个公益性“青铜器博物馆”,主要展示商、西周、汉、秦时期的仿古青铜器,记录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展览青铜器为目的,以传承、发扬青铜器文化为追求,每年组织开展青铜器文化科普教育日活动,邀请居民及学生参观展品,并详细讲解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和浇铸工艺流程,让他们更好地了解青铜器文化,进一步传播和发扬吴文化。

苏州华宇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内的青铜器博物馆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街道选稿编辑:李俊锋(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90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