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

战国时期,青铜铸造技术成熟,大量铜器工艺

发布时间:2023/5/19 16:47:21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的铜器铸造技术更加成熟,金银镶嵌工艺兴起,无论工艺、造型还是纹饰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商王墓地出土了大量造型、纹饰都堪称精美绝伦的铜器,错嵌金银的铜镜、牺尊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这件牺尊为仿獏形,该器造型精美,装饰华丽,工艺娴熟,是战国时期齐国错金银和镶嵌工艺的巅峰之作。

错金银青铜牺尊战国晚期淄博市临淄区商王墓地出土齐文化博物院藏

龙纹青铜鼎战国早期淄博市临淄区淄江花园辛店二号墓出土齐文化博物院藏

辛店二号墓器物箱内出土铜器有鼎、甗、壶、鬲、豆、盉、敦、卮、盘、匜、箕、灯等共46件。该墓出土的九件铜鼎中,有六件形制相近、大小相次,其组合近似西周中晚期以来流行的列鼎,不过偶数组合与中原地区的鼎制有所区别。该套铜鼎出土时,部分鼎腹内残存有动物骨骼、肉块,仅这件虎钮鼎内残存有谷物颗粒,表明该鼎与其余七件鼎的用途有所区别,至少它们并不同属于一套列鼎。

“公子土斧”青铜壶春秋晚期山东临朐县冶源镇杨善村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此壶颈部刻有铭文:“公孙灶立(莅)事岁,饭者月,公子土斧作子中(仲)姜之盘壶,用旂眉寿万年,永保其身,子子孙孙永保用之。”铭文中的公孙灶即文献记载的齐景公时代的公孙灶,亦即子雅。

公孙灶于齐景公三年(前)参与了倒庆氏的政变,此后即上台执政。后死于齐景公九年(前),当权时间总计六年。由此推测,公子土斧壶的制作年代也应在这一时期之内。种种迹象表明,齐国出土的提链壶具有水器匜的功能,与盘组合使用。这是春秋战国之际齐国及其邻近地区的一种区域文化特色。

鸟柄青铜灯战国晚期淄博市临淄区商王墓地出土淄博市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浅盘豆形灯。浅盘中央有一个锥形灯柱,在盘底一侧伸出一个圆柄,柄上铸有一只小鸟,低首引颈,口衔盘沿,两翅并拢,尾部上翘,并呈扇形散开,适于用手把持。鸟足用铜销固定于柄上。小鸟全身刻画纤细的羽毛,造型精巧灵动,神形兼备,意趣盎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88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