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

特展细品大海就在那,精巧瑰奇的海舶铜镜就

发布时间:2025/3/18 13:15:35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www.360xh.com/weekly/show-htm-itemid-66346.html
<

汇聚全国10省市、25家博物馆文物珍品的『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已正式登陆中国航海博物馆!

为让观众仔细品读本次大展中广域万象的中外航海文明交流史,中国航海博物馆特挑选16件馆藏精品进行解读,让大家管中窥豹,感受中华航海文明的深邃与魅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以人力跨越浩瀚汪洋

造船与航海技术不可或缺

展览的“联通大洋”板块,便为我们介绍了

这些成就中国航海事业的大厦之基

今日主角

——海舶纹菱花铜镜

赏·镜帆远影

■金代海舶纹菱花铜镜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

“联通大洋”板块“张幔曰帆”单元的各种船帆纹饰器具中,有一面金代海舶纹菱花铜镜。

古镜镜面直径约18.5厘米,重约克,八瓣菱花形,宝珠圆钮,窄缘突起。铜镜背部刻画了一艘行驶于波涛汹涌海面上的单桅帆船,船头3人、船尾2人,船身两侧有四道篷索,从不同方向加固桅杆,单片狭长的船帆已在风中张满,呈现出满帆远航的意境。海舶周围以流畅的细阴线表现波涛纹,海兽隐现。该海舶铜镜造型优美、构思精妙,是难得的铜镜佳品,正符合罗振玉先生对中国古代铜镜的评价:“刻画之精巧,文字之瑰奇,辞旨之温雅,一器而三善备焉者,莫镜若也。”

析·帆影再现

在现代动力被发明出来之前,“风”是古人行船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古人从日常生活的观察中发现物体的受风面积越大,受到的风力越大。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他们发明了“帆”来有效地利用风力推动船舶前进。

造船驶船之人忌称“帆”(“翻”的谐音),而多以蓬称之。早期帆多用篾与蒲草等编制,后渐渐发展为用布料制成。帆的形状有方形、刀形、扇形、三角形及混合型等。

与西洋帆相比,中式帆有诸多优点:中式帆的撑帆杆条使得帆面具有一定硬度,受力效率高,动力足;中式帆撑帆杆的绳索与桅杆相连,在受力均匀的同时,避开了西洋帆各类桅支索的阻碍,成为可以旋转自如、适风能力强的“活帆”,从而做到“船使八面风”;另外中式帆操作简单,降帆速度极快,有利于护佑风暴时船只的安全。

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明代福船船模船帆(局部)

随着制帆技艺和驶帆技术的进步,船帆体积越来越大,数量也逐渐增多,大型海船有三帆至十二帆不等,航行时“帆若垂天之云”,行驶距离也越来越远。

探·海舶铜镜

中国古代铜镜为生活实用器。汉唐时期,铜镜制作工艺成熟,集雕刻、装饰、铸造工艺为一体。宋金时期,铜镜制作题材更为丰富,极富生活气息,海舶镜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风格纹样铜镜,不仅中国多有出土,日、韩等地均有发现,引世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8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