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因其历史悠久,从开始被作为容器,到现在被当作工艺品,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中国更是有着“马踏飞燕”、“秦始皇陵铜车马”、“四羊方尊”“三星堆立人像”等世界著名工艺品。
那么这样遥远年代的产物究竟有着怎样的制作工艺呢?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总体上分为三大类,范铸法、失蜡法、浑铸法。其中做工不同,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其中我国出名的那些镂空工艺品全是用失蜡法制造完成的。
失蜡法属于青铜器的精密铸造方法。其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其他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
春秋晚期,中国人就发明了失蜡法铸造工艺。失蜡法的整体流程分为三步,首先用易熔的石蜡做成蜡模,再用细泥浆多次浇淋蜡模,使其硬化后形成铸形。然后,将铸形烘烧陶化。这一阶段,石蜡熔化流出,铸形中形成空腔。最后往空腔中浇注铜水,制成器物。失蜡法通常用于铸造一些外形比较复杂的青铜器具,河南淅川出土的楚国铜禁以及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尊盘被认为就是用失蜡法铸造的。
经过一代代的工艺改良,失蜡法的溶蜡阶段已经完全用蒸汽所替代,用蒸汽溶蜡,温度可控、溶蜡迅速,只需要一刻钟就能将模具内的蜡清理干净,诺贝思已与多家相关公司达成合作,具有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