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

千锤百炼却细腻飘逸,古代铁匠是如何锻造出

发布时间:2025/7/16 14:21:54   
花纹,是最原始的美感。诸如木纹、水纹、云纹等诸多图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其中有自然形成的,也就后天由手工或者科技形成的。就好比今天咱们所要说的用钢铁锻造而成的“羽毛纹”。形似羽毛般细腻飘逸,却经过了千锤百炼。当然,也有比较取巧的办法,诸如激光雕刻或者电镀,不过这种“羽毛纹”都只是表面上有,稍微研磨一下就会消失不见,而且除了好看以外也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真正的“羽毛纹”是一锤一锤锻造出来的,不但好看,而且实用,更别提古代也不存在什么激光雕刻或者电镀技术,所以对这个咱们暂且不予讨论。那么咱们就直奔主题,古代铁匠是如何锻造出羽毛纹的?制造工艺首先,咱们得先确定一下制造工艺。类似“乌兹钢”那样“铸造”工艺肯定是不行的,虽然其也属于“花纹钢”,但是其上面的花纹太过“随机”,属于“结晶花纹钢”,纯粹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工根本没办法有效的干预,除非真的就是运气逆天。所以,咱们要选择另外一种“花纹钢”的制造工艺,也就是我们中国古代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折叠花纹钢”锻造工艺。不过这个“折叠”在这里可不是单一钢材反复折叠,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特性的钢材折叠锻造。因为用单一钢材反复折叠锻造虽然也能形成花纹,但其花纹并非是刻意追求,纯粹就是层次的叠加从而导致的“肌理”外露,即便有也不会太过明显。多种钢材复合折叠锻打则不一样,本身所选取的原材料就是含碳量或者其它元素含量都不同的钢材,所以其各自所表现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也都不一样,直观来看就是颜色、硬度以及韧性的差异。古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工艺,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提升钢材品质,使其刚柔并济,不至于只是单方面的硬或者单方面的韧,至于最终所形成的“花纹”其实才是附属品。准备原材料继而等制造工艺选择好以后,也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准备原材料的工作了,如若只是追求花纹的话,那么随便准备两种氧化后颜色差异比较大的钢材即可,诸如灰黑色的陨铁和银白色的精铁。现代的话更简单,只需要两种不同标号的钢材就完全有可能实现。若是追求性能的话就还得考虑下原材料的特性能否能真正达到刚柔并济的最佳效果,以及其后续的淬火温度上是否匹配,这都是直接影响其最后性能的。当然,除了最基本的“钢材”以及工具要准备好以外,还得提前做好最终花纹的规划,也就是要准备好“图纸”。毕竟其花纹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出来的,其中还涉及到了数学、空间、几何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否则一味的盲目锻造,最终只会出来一坨四不像,那么所有的努力可就全白费了。不得不佩服古人在这方面的杰出想象力和智慧。那么接下来,也就是看似简单却实则极为严苛的锻造了。总的来说,“羽毛纹”钢材的锻造过程其实大概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确定花纹颜色的占据比例;二是花纹的肌理层次;三是花纹的“羽翮”,也就是“羽茎”。锻造过程一——花纹颜色的占据比例既然是说古人如何打造羽毛纹,那么就以用两种钢材打造的“羽毛纹”为例,如果想要两个颜色各自占据比例均衡,那么就直接将两块一样大小的钢材叠放在一块就行了。如果想花纹粗细比例不一致的话,也只需要将其中的某一种钢材多加一块就行了。这里大家还是要注意一下性能方面的差异哦,就像前面所说的,花纹属于“钢材”性能的附属品,想要更坚硬,那么就加硬脆的那种,想要更有韧性,也只需要添加比较软韧的那种即可。然后就可以放在炉子里加热,继而使用传说中的“乱披风锤法”锻造了。锻造过程二——花纹的肌理层次接下来也就到了第二步,这一个步骤将最终决定“羽毛纹”钢材的肌理层次,而这一步其实还可以细分成三个小步骤。第一小步是将原本只有两层的钢铁折叠锻打几次,注意不是单纯的“弯曲折叠”,而是“切断后折叠”。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并没有现代这样的“焊接”工艺,所以不能一次就重叠锻打好多块,古人只能是将两块或三块折叠锻打一次,使其粘合在一起以后再切断折叠。另外一方面是弯曲折叠将会影响到最后的成型效果,不够美观,当然,也可以通过“掐头去尾”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弯曲折叠”的问题。也不需要折叠锻打太多次,因为这一步就决定了最后的肌理纹路细腻程度。折叠次数太多的话先不说工艺难度会以几何倍数提升。太过细腻的纹路也只会导致肉眼很难看到具体的纹路,反而影响美观程度。那么接下来也就到了第二小步,先将横着的纹路逐渐敲打成一个两边密集中间疏松的结构,然后再翻转九十度继续锻造。从而保证花纹均匀的向两边扩散。只要完成了第二小步,那么第三小步就简单了,只需要在第二小步的基础上继续反复折叠锻打即可。但这里还是同样要注意叠加的层数,不能折叠次数太多,只需要最后呈现的层数能到三百多层就足够了。这个阶段的钢材肌理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均衡的阶段,性能与美观皆备。否则再多就得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纹路了,少了的话则会影响到性能。当然,以古人那落后的锻造条件,也不可能折叠锻打太多次,能达到这个层次就已经需要消耗很大的精力和成本了,因为这个阶段的钢材就已经足以称之为“百炼钢”。锻造过程三——花纹的“羽翮”那么也就到了最后一个步骤,确定花纹的“羽翮”,也就是羽毛中间的那根中空的“管”,如果没有这部分,那羽毛充其量也只能称其为“絮”,而不是羽毛了。不过这一步更考验的是古人的“巧劲”,我们都知道,羽毛中间的“羽茎”都是比较平直的。而这一步体现在“羽毛纹”钢铁上则是需要古人在第二个大步骤的基础上,用“钝斧”垂直钢材的折叠方向向内部挤压。这里要标个重点,是“挤压”,而不是切开,也就是要将原本总的来看是“横”的纹理锻造成一个向“底部延伸”的纹路。从而使其形成一个“U”形的横截面。那么接下来只要用锤子好好锻造下“U”形的两条边,使其向内粘合成一个整体,羽毛纹也就出来了。至于以后是锻造刀还是锻造剑,亦或者就只是单纯的想锻造这样一块看起来好看的钢板,那就要看古人自己的想法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99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