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铸造工艺 >> 铸造工艺资源 >> 文物欣赏国家宝藏推荐早期失蜡法
云纹铜禁,青铜器,春秋,
纵长.0、横长67.6、
高28.8、宽46.0厘米,重94.2千克,年河南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
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国家宝藏》
栏目年12月17日推荐播出。
云纹铜禁不仅是目前所见体量最大、纹饰最为繁复精美的铜禁,也是最早的一件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禁类器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学术界对它的铸造工艺多有争议,但其附饰部分的铸件,主流观点仍将其视为失蜡法铸造工艺的例证,据此可将我国采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历史前推至春秋时期。云纹铜禁造型复杂、工艺精湛,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
云纹铜禁局部
器身为扁平长方体,上部中间为一长方形平面,中空无底,禁面四周及禁体四壁均饰由数层铜梗支撑的云纹。内层铜梗粗而直,以作骨干;中层铜梗稍细,由下向两侧伸出后上弯;外层铜梗最细,连缀成云纹。内、中、外数层铜梗相互套结,但以内层粗铜梗起主要支撑禁身的作用。
禁侧攀附有十二条怪兽,前后各四,左右各二;兽首有双角,张口吐舌,挺胸扬尾,前爪攀附禁沿,后爪紧抓禁壁,作窥探状。禁底有十二个头饰高冠、昂首咋舌、挺胸咋腰、扬尾承器的虎形怪兽为足,四角各一,长边各三,宽边各一;怪兽前足前伸,后仅有一管状足用以支撑器身,既富动态,犹显轻盈。
云纹铜禁局部
云纹。商周青铜器中最为常见的几何纹饰,其基本形式是由细或粗线条构成的连续螺旋形。云纹铜禁上的云纹,实为粗细不一的铜梗盘曲而成,即线条围绕中央一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周或数周,或作“C”形、或作“T”形、或作“S”形,或横向、或纵向、或斜形……盘曲连接,勾连密布,层层相映,虚实相间,俞显工艺精巧异常,整器重而不拙、剔透活泼,充满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禁。古代承放盛酒器的器物。相传因为吸取了夏商两代酗酒亡国的教训,西周立国伊始就发布了中国最早的禁酒令《酒诰》,承托酒器的案子以“禁”为名,正是这一时期政治与社会风气的集中反映。铜禁与青铜酒器一样,并入西周礼器系统,它的作用并不能局限于以禁酒论,它反映了周代对商代礼乐制度的因袭继承与大力改造。
撰稿:向祎封面:王文析
编辑:顾永杰审核:荆书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