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铸造工艺 >> 铸造工艺前景 >> 三星堆新发现无损检测发现3号神树铸造工艺
年,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1、2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像、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多数文物前所未见,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令世人惊叹。
专家推测,“祭祀坑”内的青铜神树应有6至8件,其中1号和2号神树,耗时十余年,已经修复得相对完好,3号神树近日已经开始了本体拼合修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故宫博物院和北京科技大学,对3号神树进行了无损分析检测,发现3号神树铸造工艺先进!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研究馆员曲亮:
比如X射线CT、原位衍射、原位成分分析的方法,主要是一些无损分析方法,它的目的是在于最小干预到这个文物的基础上,获取尽可能多的内部结构信息、基体成分信息、锈蚀产物的一些信息。
通过CT扫描影像,专家发现3号神树树枝、树干等连接处使用了分铸和铸接工艺。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陈坤龙:
它和同时期的我们中原地区的商文化的铸铜工艺非常类似,都是采用了相同的铸造成型方法。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就可以知道三星堆文明并不是孤立发展的。
位于3号神树树干顶端的人面鸟身神像小巧精致,人首脸形方正、大耳高鼻,双眼呈外凸状,鸟身较短,鸟翼残损,检测结果显示,它至少经历了4至5次的浇铸过程。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陈坤龙:
它的尾翼以及人面冠上的这些附件,都是分别单独铸造形成,而且在铸造之后会把它的内芯掏空,再把不同部件组装上去,同时还有可能再重新浇铸进去这种熔化的铜液,使它成为一个整体。第一它的流程很复杂,第二它在这么小的空间里去做这样的一些铸接的操作,可以看出当时三星堆的铸工匠人的手艺是非常高超的。
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文物的检测需要尽可能少干预、少接触,CT扫描可以得到文物的内部结构影像,而开放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可以分析无机质文物元素组成,专家借此对3号神树的锈蚀产物、锈蚀程度进行了分析。
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研究馆员曲亮:
根据我们实际的文物现在的状态,还有我们CT的结果来看,实际上在这些连接处的位置,采用的分铸铸接位置的连接部分,反而锈蚀比较严重,也对后续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一些启示。
据介绍,截至目前,三星堆3号神树,3根主树干形状已经初步复原出来。相对于总高近4米的1号神树,和高近2米的2号神树,3号神树相对小巧,但它的树枝裹有金皮、树干呈麻花辫交缠的造型,和1、2号神树完全不同。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部长余健:
3号神树出土的时候,它的3根主树干都已经完全残缺了,根据现有的这些70多个残件,以愈合的形式把它拼接完整。体量相对要小一些,可能也就是大概1.1米左右的高度。按一般我们对1号神树和2号神树修复和复原以后的形状来看的话,3号神树它的底座是有缺失的,它不会以整个三根树枝的形式着地来作为它的受力点。但是这个底座目前在我们1、2号坑里面是没有发现的,我们希望在新的祭祀坑里面能够找到它的残件。
修复过程中,专家还发现了只有3号神树才有的人首鸟身像,巴掌大小,人首脸形方正、大耳高鼻,双眼外凸状,与纵目面具眼球造型相似。鸟身较短,鸟翼残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部长余健:
这个人首鸟身像相对完整的当时只有2个,后面是我们在修复的过程中发现它的这个部位有些地方还是有相对痕迹的,它既然是对称的话,不可能只有那么一截,你看它的尾羽就很长。最后去库房里面寻找以后,跟它一拼对,确实就发现两个是能拼合在一起,它就是那个尾羽的部分。这一件残缺的人首鸟身像下半部已找到,但还有些则缺失了上半身。
年,三星堆2号坑出土青铜大立人、纵目面具、青铜神树等国宝级文物,据专家判断,祭祀坑内的青铜神树有6至8件,其中以残高近4米的1号神树最为著名。神树树干笔直,套有3层树枝,每层伸出3根枝条,所有树枝都像柳树一样柔和的下垂,9个树枝大致相同,枝条中部伸出短枝,短枝有花蕾,花蕾上各有一只昂首翘尾的小鸟,但9只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它们的翅膀都已折断。三星堆的艺术家,在青铜神树上精心安置统一规格铸造出来的9只铜鸟,或许表明它们担负的是同一个使命。
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前站长、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陈德安:
就是说它是对太阳神进行崇拜,我们称为太阳神崇拜。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关太阳的传说都有鸟的形象。“十日神话”中,十只神鸟轮流值班,背负着太阳东升西落。有学者认为,三星堆神树有9鸟,可能顶部还有一只鸟,也可能表达着另有一只在天上值日的造型意图。而我国古代神话中,十只太阳鸟栖息在扶桑、若木、建木等神树上。有专家认为,三星堆的青铜神树除了与太阳崇拜有关,在三星堆的古蜀先民眼中,这棵神树,还是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的登天之梯,大神树究竟是扶桑、若木、建木,还是多种神树的复合体,仍有待新的考古发掘进一步考证。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雷雨:
起码从现象上来说,有一些比如说青铜器的那些神树的造型,这个的的确确不是我们中华大地上当时的一种传统。审美的理念、艺术的创造力或夸张力,这种艺术的想象力中原是赶不上三星堆的,从这些角度来理解三星堆的确是丰富了中华文明。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在记录中国古代神话的《山海经》里,有屹立于东方和西方的“扶桑”“若木”神树。三星堆的巨大青铜神树,把古代中国“宇宙神树”展现出来,成了远古神话最直观的“实物样本”,诠释了千载传唱的关于“神树”“十日”和“太阳鸟”的美丽传说。随着修复工作不断推进,也许我们能找到更多关于远古神话背后隐藏的秘密。
来源:腾讯视频、雅豪真藏、北京科技大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