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

请回答BC三后母戊鼎和它

发布时间:2022/7/14 14:32:14   
北京白癜风最便宜的是哪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后母戊鼎

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的青铜鼎分别是后母戊鼎(也称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毛公鼎。其中,后母戊鼎是世界上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在司母戊鼎的背后,又有一位名叫“妇好”的传奇女子。

让我们先来看百度百科对司母戊鼎的简要介绍: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厘米,重达.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图|清明踏青

但是!这么巨大的一座鼎,是由一块一块的陶范(大概就是模具),陶范上制作出鼎的外形和纹路,把熔化后的金属倒入其中,冷却后脱模。铸造这样大型的青铜器,首先要分别铸出部件,然后再合铸成为一个整体,工艺十分复杂。铸造时需要二三百个工匠同时操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司后母戊鼎原本的名字叫做司母戊鼎。最初给该鼎命名的是郭沫若先生,称其为司母戊鼎,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另一著名学者罗振玉也曾认为:"商称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于是,这一命名便一直沿用下来了。但争议一直不断,有多位学者提出,"司"字应作"后"字解,因为在古文字中,司、后是同一个字。

于是在此后出版的《辞海》对"司母戊鼎"作了这样的描述: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鼎腹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或释"后母戊")。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做。如今,把"司"改为"后",实际上是否定了从前把"司"理解为"祭祀"的说法。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妇好像

而后母戊鼎的主人,就是商朝的一位传奇女子,她的名字叫做妇好。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任军将征战沙场。曾统兵1.3万人攻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成为武丁时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参加并指挥对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著名将领沚、侯告等常在其麾下。对巴方作战中,率领沚布阵设伏,断巴方军退路,待武丁自东面击溃巴方军,将其驱入伏地,予以歼灭。是为中国战争史上记载最早的伏击战。

据记载,妇好外出征战时所用的武器是两把巨大的战斧,这两把战斧常人根本难以举起,但妇好用起来轮转如飞。她和当时的商王武丁十分恩爱。我小时候读妇好的传记(其实更像是故事啦),里面对于妇好出征归来的一段描写我一直记到了现在。武丁在城墙上望眼欲穿,远远地看到了妇好的身影,就骑上马前去迎接。两人并肩骑马在广阔的原野上奔驰。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幅场景。

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商代,妇好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为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曾率兵镇压奴隶反抗斗争。竭心尽力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和特权,深受武丁宠幸,被封于外地,担负守土、从征的重任。卒于武丁时期。

妇好去世后武丁悲痛不已,追谥曰"辛",商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后母辛"。妇好墓于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发现,墓中的谜团正在不断发掘之中。

END

点击蓝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100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