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

聚焦重庆两江新区一号工程首个双一流高

发布时间:2025/1/19 16:41:54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50114/k7v00y7.html
赵鹏封面新闻记者罗惟巍近日,入驻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的“双一流”高校研发机构——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正式揭牌。被誉为“国防七子”之一,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西北工业大学正式入驻两江协同创新区,他们究竟为何而来?将对重庆产业发展带来怎样改变?两江协同创新区优势互补共同打造轻金属材料技术创新平台科技与人文交融,创新与智慧交汇,明月湖与明月山湖光山色,碧波万顷,是两江协同创新区的“颜值担当”。刚刚建成的科创中心,就伫立在明月湖渡口不远处。年7月7日,西北工业大学与两江新区签约,合作共建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科创中心主要依托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围绕钛合金精密铸造、航空航天关重件残余应力检测、热加工数值仿真模型定标、轻量化结构精确塑性成形等方向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相比较西安、沈阳、成都等航空航天产业发达的城市,重庆航空航天产业相对薄弱。“西工大对于重庆科创中心的定位是‘产业+’,利用产业需求的牵引,持续进行科技创新。这恰好与两江协同创新区的‘科创+产业’发展目标相契合。”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学术带头人、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寇宏超教授介绍,先进材料基因工程和数字孪生技术、工艺装备智能化也是他们承担的多项研究课题,同样与重庆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相契合。另外,西工大在钛合金方向的优势,与重庆在铝、镁合金材料技术方向形成优势互补,可共同打造轻金属材料技术创新平台。科创中心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航空航天人才加速聚集目前,重庆已基本形成通用航空航天“整机+核心部件+配套制造+运营+服务+金融”全产业链,形成了通用航空与运输航空“两翼齐飞”、航空与航天协同发展的集群式发展格局。但不足的是产业整体规模较小,集聚效应不足;起步晚,整体技术落后于航空航天产业发达地区。而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有一种特殊的“西工大现象”,以航空领域为例,一半以上的重大型号总师、副总师为西工大校友。中国航空工业成立60周年纪念表彰了10位“航空报国特等金奖”,其中6位毕业于西工大。在这种背景下,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的揭牌,能够给重庆带来哪些变化?有一组数据十分有趣。年,西北工业大学与两江新区签约,合作共建科创中心。当年,重庆籍学生考入西工大的仅65人,最高分排名仅名。到年,这两个数字已经分别提高到了91人和名。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副主任齐天认为,说明重庆的学生和家长对于航空航天和西工大等高校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和认可。从长远来看,可以缓解重庆航空航天等相关产业人才缺乏的状况。数个月前,两江航投集团组织航空航天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等进行座谈,与会的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均不同程度遇到了人才招聘难的窘境。“对于大多数航空航天高校毕业的学生来讲,他们的第一选择肯定是相关产业更为发达的城市就业。”齐天透露,目前两江新区正与西工大等高校探讨每年到校举行专场招聘会,吸引更多人才来两江发展。预计未来5年,科创中心的核心科研团队将达到人,建设2个国家级、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创中心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助力重庆制造打造新名片“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与国家的意志、发展规划等息息相关,而西工大对于国家的发展需求、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技术前景等是非常清楚的,我们首先可以为重庆提供类似于智库的支持。”齐天表示,此外西工大希望以点带面助推重庆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想要一蹴而就,获得快速发展是不太现实的,西工大可以通过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将来在重庆形成一个可靠的产业链,渐渐地在航空航天产业里面拥有立足之地。”齐天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西工大等高校将提供巨大的支撑,贡献很重要的力量。据了解,西工大已落地和计划导入两江协同创新区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中,从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精密铸造到关重件残余应力检测,再到航天油箱骨架及航空机匣,几乎都是全球范围内航空航天高端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以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精密铸造为例,依托西工大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创中心正在筹划多个创新中心,如钛合金精密铸造、航空航天关重件精确成形与检测评价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对补齐重庆航空航天材料创新链和产业链都能发挥很大作用。其中,高性能钛合金是现代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重大装备发展中作用巨大。与近年来新兴的3D打印技术相比,精密铸造仍然是成形钛合金机匣等复杂结构、尤其是具有复杂内腔结构的高效、低成本制造工艺。“我们计划在3-5年内,打造几个在国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公司,成为重庆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的一个名片。”寇宏超说。目前,西工大已孵化航空航天钛合金大型复杂薄壁结构件精密铸造产业化项目,成立重庆两航金属材料有限公司、三航先进材料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预计到年成为国内该领域技术引领的龙头企业,到年形成10-15亿销售规模,预期利润突破3亿元。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代表,两江协同创新区面向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等设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35家。此外,两江协同创新区布局建设重大科创平台,统筹布局“从0到1”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分布式雷达天体成像测量仪验证试验场等一批重大科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启动建设,先进绿色航空能源动力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研发平台已进入评审论证阶段,基于超快激光的光刻技术、钛合金复杂结构精密铸造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下一步,两江新区将高标准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等创新平台,持续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来两江新区设立分院分所,集聚高端研发机构,提升科技创新资源要素的浓度,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深度融合,助力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46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