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铸造工艺 >> 铸造工艺介绍 >> 宝拍古镜奇珍顶级馆藏铜镜鉴赏系列
天地含象五岳纹镜上海博物馆藏
镜赋
南北朝·庾信
天河渐没,日轮将起。燕噪吴王,乌惊御史。玉花簟上,金莲帐里。始折屏风,新开户扇。朝光晃眼,早风吹面。临桁下而牵衫,就箱边而著钏。宿鬟尚卷,残妆已薄。无复唇珠,才馀眉萼。靥上星稀,黄中月落。
镜台银带,本出魏宫。能横却月,巧挂回风。龙垂匣外,凤倚花中。镜乃照胆照心,难逢难值。镂五色之盘龙,刻千年之古字。山鸡看而独舞,海鸟见而孤鸣。临水则池中月出,照日则壁上菱生。
暂设妆奁,还抽镜屉。竞学生情,争怜今世。鬓齐故略,眉平犹剃。飞花塼子,次第须安。朱开锦蹹,黛蘸油檀。脂和甲煎,泽渍香兰。量髻鬓之长短,度安花之相去。悬媚子于搔头,拭钗梁于粉絮。
梳头新罢照著衣,还从妆处取将归。暂看弦系,悬知缬缦。衫正身长,裙斜假襻。真成个镜特相宜,不能片时藏匣里,暂出园中也自随。
错金银镶绿松石铜镜
错金银镶绿松石铜镜山东博物馆藏
铜镜直径29.8cm,厚0.7cm,尺寸巨硕,体量敦重,殊为难得。主题纹饰采用金银平脱与镶嵌的特种工艺刻画,制造精美,气韵华美瑰丽,繁缛复杂,匠心独运。镜背空间以金丝绘形,其间地章镶嵌松石组合而成变形云纹,九枚银质乳丁规整的分布于穿过镜钮的四条等分线上,可窥古时高妙的几何设计,镜缘至三环钮,均带铜环,保存完整,为铜镜艺术高峰期的精诚作品,此类镜亦见于广州南越王墓,等级颇高。
带托铜镜南越王博物馆藏
齐王墓青铜方镜
齐王墓青铜方镜临淄市博物馆
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此镜青铜方镜为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青铜镜,长.1cm,宽57.7cm,厚1.2cm,重达56.5kg,形体之大,工艺之精,举世无双,正是齐国泱泱大国之风的真实写照。镜方形,规整大气,镜背中心与四隅方位铸饰五个弦环钮,柿蒂纹钮座,镜背空间满饰造型抽象,奇谲恢诡的夔龙纹,龙体卷曲腾健,四肢舒展,张口吐舌,威武霸气,镜缘为一周均匀排列的内向连弧纹。整镜尺寸巨硕,加之方形形制,铸造难度颇大,为汉时铸镜巅峰技艺的体现,绝世奇珍。
青铜方镜(拓片)
打马球镜
打马球镜扬州博物馆藏
珍罕打马球题材铜镜,古代铜镜艺术顶峰期的精诚之作,采用高浮雕的表现技法,铸造精美,工艺精湛,版工力度漂亮,浮雕高凸。镜八出菱花形,圆钮,镜背空间沿地章起伏分为内外两区,镜钮四周似有四组打马球的图案,四位人物骑于马背,扬棒击鞠,骏马健硕,奔腾之势,气氛紧张,扣人心弦,其间铸饰花卉图案,镜缘饰有花卉纹与蜜蜂纹。整镜尺寸巨硕,体量敦重,保存完好,殊为难得,质禀玄精,镜体干净,皮色莹润,通身绿漆古,自然造化之功,实为鉴之齐物,镜之大珍。
打马球,古称“击鞠”,是一种骑马用长柄球槌击打木球的运动。这项运动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流行于中原地区,三国曹植《名都篇》中即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到了唐代,打马球绝对是当时影响最广、声势最大的运动项目,并在有唐一代三百年间盛行不衰。不仅皇室、军队盛行,就连文人学士、宫女妓妾,皆习此技。由于马球运动在唐代风靡一时,修筑球场亦蔚然成风。年,西安北郊唐大明宫遗址范围内出土一块方形石碑,上刻“含光殿及球场等大唐大和辛亥岁己未月建”,将球场与宫殿并提,足见对马球的重视程度。
章怀太子墓壁画《打马球》一
章怀太子墓壁画《打马球》二
李邕墓壁画《胡人打马球图》
“鉴若止水”铭双鸾瑞兽纹镜
鉴若止水铜镜乾陵博物馆藏
此镜出于乾陵章怀太子墓,是章怀太子李贤与妃子房氏的合葬墓,被认为是章怀太子妃房氏生前所用之物。此面铜镜采用高浮雕的表现技法,铸造精美,工艺精湛,版工力度漂亮,极尽工艺之所能,头版状态。镜圆形,圆钮,花瓣纹钮座,外环一周连珠纹与界格,镜背空间由一周凸棱分为内外两区,凸棱上铸两周锯齿纹。内区四正方位饰有两字姿体娴雅的鸾凤纹、躯体腾健的神龙与形体饱满的麒麟纹,鸾凤双翅舒展,欲飞之姿,气韵华贵;青龙肩生双翼,头上双角,麟甲分明;麒麟身似鹿而状如麋,头生独角,鹿首马尾,奔跃之姿,体态强劲,瑞兽之间铸饰形式优美的菱花纹。内区外环饰一周楷体铭文“鑑若止水,光如电耀,仙客来磨,灵妃往照,鸾翔凤舞,龙腾麟跳,写态征神,凝兹巧笑。”,书体方正庄丽,字口深竣,外区饰两两一组的跑兽纹与禽鸟纹,刻画精细,生动饱满,镜缘饰一周形式优美的花卉纹。整镜尺寸巨硕,体量敦重,纹饰华美,富丽堂皇,将天朝的璀璨气韵展现的淋漓尽致,铜质精澄,质禀玄精,莹质天工,白光华灿耀目,实为姿鉴华物。
金银平脱羽人花鸟纹铜镜
金银平脱羽人花鸟纹铜镜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精美特种工艺镜,纹饰以金银平脱的特殊工艺表现,工艺繁复精美,华美瑰丽。镜八瓣葵花形,圆钮,花卉纹钮座,花瓣饱满,层次分明,主区铁饰由金片裁剪而成的花卉、禽鸟与四组银质飞天纹饰,飞天刻画精细,眉目清晰,造型灵动飘逸,手托宝物,肩生双翼,颈挂项链,上身坦露,尾羽华美。构思精妙,配置少见。镜背金银搭配合理,交相辉映,堂皇璀璨,富丽堂皇,实为古鉴奇物。
金银平脱花鸟镜
金银平脱花鸟镜洛阳市博物馆藏
金银平脱的装饰技艺在汉代就初见雏形,最早应用于漆器,是古代漆器装饰的代表性工艺。在铜镜文化中的应用盛行于唐代,结合髹漆与金属平片雕镂工艺,工艺精湛,极为繁复。金银平脱工艺首先将金银锻打呈合适的薄片,然后錾刻剪裁呈装饰图案,镜背髹漆,将剪裁好的金银片贴于镜背;之后施加多层髹漆,直至漆面高于金属饰片;最后打磨抛光,因其金银纹饰与漆地平齐,故称“金银平脱”,又衍生出“金平脱”与“银平托”,工艺步骤一致,在于金属片材质的区别。此镜镜背即采用金银平脱的表现技法,将裁剪成形的花卉与鸾凤纹饰贴于镜背,形成华美瑰丽的艺术效果。
契丹文八角铜镜
契丹文八角铜镜吉林省博物院藏
此镜堪为吉林省博物院十大国宝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镜八角形,形制规整,尺寸巨硕,体量敦重,殊为难得,镜背主题纹饰为纵向的五列契丹字铭文,经辽金史研究专家释读为“时不再来,命数由天;逝矣年华,红颜白发;脱超网尘,天相吉人。”,从铭文内容似乎可以看到揽镜人那伤感的情怀,红颜已逝,青春不在,唯见镜中一缕缕的青丝与白发,怎能不生发出时光流逝,岁月催人的感叹呢!这面铸刻契丹文字的八角形铜镜,堪称国宝。此镜刻有官款,錾刻“济州录事完颜通”,虽然是辽代铜镜,但边款却为金人所刻,表明此镜曾为金人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