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铸造工艺 >> 铸造工艺介绍 >> 博物馆里读中国三晋大地古韵悠悠
根系三晋
贯通年华夏文明
山西
一个低调却极富内涵的省份
古老的华夏文明
在这里生根发祥
绵绵不绝的五千年历史印记
在这里得到珍存
俯仰之间古韵悠悠
01/山西博物院
贯通五千年华夏文明
三件国宝各有千秋·真实显示古代生活
壹
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其一).春秋
《侯马盟书》是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也是山西博物院馆藏的十大国宝之一。
于年至年被发掘,出于侯马晋国遗址。在40多个祭祀坑内出土盟书余件片,绝大多数为圭形,最长者32厘米。文字可辨识者有件,多则余字,少则10余字。内容可分为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和卜筮类等,记载着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在盟誓活动中的官方言词。盟书,又称“载书”。春秋时期王权衰微,盟誓作为一种鬼神信仰约束相关方的外交手段开始盛行。而作为盟辞载体的盟书,主要书写于玉、石上的墨迹存留就多了起来。
文物背景
多数学者认为,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是《赵氏孤儿》中赵武的孙子赵鞅订立的书写盟约,忠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具有政治档案的性质。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均有重大意义。见证了赵鞅参与晋国内部由六卿至四卿并立的激烈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政治斗争,为韩赵魏“三家分晋
埋了伏笔,从而开启了战国时代。
侯马盟书辞文,是晋国人用毛笔手书的文字真迹,是春秋时代古人书写艺术的一批书法珍品。盟书文字,字形古雅,运笔流畅,书体章法自然是其特色。由于盟书辞文书写是出自多人之手笔,故其字体风格呈现出有的浑厚凝重,有的飘逸洒脱。盟书辞文在书写运笔中强烈展示出柔软毛笔特有的弹性韵律,行笔轻重有度,具潇洒秀劲之风格,又不失古朴典雅,变化繁杂,是其文字的又一特色。它反映了盟书是秦统一之前,文字的风格,属大篆体系。
贰
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
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
高约20,宽约6.5厘米,出土于侯马市牛庄董明墓墓室北壁上部。砖雕戏台为单檐歇山顶,两根八角形小矮柱上承台面,简洁精巧。戏台上有五个彩色戏俑,自左至右为装孤、副末、末泥、装旦和副净五个角色。以滑稽调笑为主要内容的早期杂剧不同,表明中国戏曲艺术正走向成熟。
文物背景
那一年,南宋奸臣秦桧去世,天下百姓酌酒相庆。山西侯马董家特意找了个戏班子,在家门口摆戏台唱大戏,不料却被同样摆台唱戏的老对头裴家抢了风头。这可把老董头气坏了,誓要夺回他侯马首富的体面,不料却被董夫人狠狠地教育了一番。最后,这二人终于将胸中块垒化作戏台上的演出,上演了一个金代“最强票友”的故事!北宋灭亡后,金人掳其艺伎北上,散落于山西,与晋南乐舞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戏曲。在那时期,人们开始以戏中各角色的人物,来演绎戏外的真实人生,公忠者雕以正貌、奸佞者刻以丑行。
而这件“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便是根据当时最流行的金院本——五花爨弄雕成的戏俑,生动再现了当时的世俗生活和戏曲的繁荣之景。
叁
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
侯马金代董氏墓戏俑
通长82厘米,宽40厘米,厚约2.5厘米。年大同石家寨司马金龙墓出土。本次呈现的漆画作品是漆画屏风中的两块,之间由榫卯连接。板面髹朱漆,分上下四层彩绘《烈女传》故事,线条用黑色,人物面部和手部涂铅白,服饰器具用黄、白、青绿、橙红、灰蓝等色。题记和榜书处再涂黄漆,其上墨书文字。画风近顾恺之。题记和榜书文字介于隶、楷之间,气势疏朗,是少见的北魏墨迹。木板漆画是南北朝时期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文物背景
山西博物院此次展现的北魏木板漆画长约80厘米,宽约20厘米,上下、两侧均有榫卯,组接起来便是琅琊王司马金龙的一扇彩绘漆屏风,板面遍涂朱漆,色彩瑰丽,光亮如镜,正反两面都有非常精美的描漆彩绘,题字秀丽遒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千五百多年前,古人正在用流畅自如的线条勾勒,绚丽多彩的设色渲染,描绘出了个性昭然的帝王、忠臣、孝子、烈女等人物形象。它站在“美的十字路口”,上承汉代遗风,下开隋唐先河,是不可多得的绘画瑰宝。
文字有力量·文物有生命
02/山西青铜博物馆
吉金重绽时代光华
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吉金光华”,分“华夏印迹”“礼乐春秋”“技艺模范”三部分,展现山西璀璨的青铜文明。展出文物有1余件,件件是精品。
义尊,刻有23字铭文,记录了周武王赐给“义”三十朋贝的故事,是山西已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也是罕见的铸有“武王”铭文的青铜器。义方彝,与义尊有着相同的23字铭文。器身带有提梁,主体饰带双层卷角的兽面纹,层次分明。晋公盘,刻有铭文字,盘上装饰的圆雕动物都能在原处度转动,可见春秋时期青铜制作的技艺之高。盘蛇形鼓座,铸造工艺精良,保存完整,装饰有人物、蛇、牛、羊、猴子、神鸟等多种形象,是目前全国已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建鼓座
春秋赵卿墓车马坑
华夏故国三千载
风云春秋六百年
大河厚土滋养
英雄神话陶冶
尧舜禹时代铺垫
夏商时代锤炼
这是一个个辽阔古国的博物馆
也是追随山西源头的博物馆
桐叶封弟燮父改晋献公拓疆文公称霸
这里
是奠定晋地地图和进击不止的山西
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文侯勤王三家分晋
这里
是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山西
秦晋之好宾至如归董狐直笔从善如流
这里
是塑造中华面貌和文化气质的山西
假虞灭虢唇亡齿寒躲避三舍楚才晋用
这里
也是成语和典故叱咤的山西
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因为山西
春秋之所以轮回为春秋
战国之所以分野为战国
在这里
编钟鸣响磬声悠扬
赫然崛起一个泱泱大国礼乐之邦
每一件器物的灵魂
都依次藏入这座山河折叠的典籍
立国年
历经38位君主
称霸中原年
一个国一个博物馆
一段历史一片如梦山河
编后记:
在山西大同云岗石窟
著名作家余秋雨题字:中国从这里走向大唐
孝文帝带领北魏王朝
用涅槃精神造就隋唐盛世
下一章我们将走进西安
走进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汉唐王朝
感悟中国历史的高光时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